营养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
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霍玉萍 彭杨霞 向爱宁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2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分组对照,两组各51例。统计对比常规组患者(常规化护理)与研究组患者(营养护理)的机体营养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前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血透治疗,极易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加强营养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而且还可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营养护理;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透为临床有效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手段,近些年来,随着血透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期限不断延长,但是长时间血透治疗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营养不良,最为常见。营养不良会减弱患者免疫力,导致患者反复感染,影响其生存质量[1]。故而加强营养护理配合,临床意义重大。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102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对照,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51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6例,女性观察对象25例,年龄32-69岁,平均(53.2±1.8)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7例,女性观察对象24例,年龄31-69岁,平均(53.5±1.9)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化护理,讲解疾病知识、血液透析治疗知识,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常规饮食建议等等。研究组除了常规化护理之外,还要加强营养护理,即(1)邀请1名临床营养师、5名血透护理人员、1名肾内科医师组成营养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通过文献检索、头脑风暴法,总结营养护理要点。(2)用SGA量表评估患者机体营养水平,评估内容主要有饮食变化、胃肠道症状、体重、肌肉消耗、生理功能变化、合并症、皮下脂肪,满分7-35分,正常为7分,严重营养不良为35分。并围绕评估结果落实营养护理措施。(3)指导患者正确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饮食名称、种类、烹饪方法、摄入量以及摄入的油量。小组以此为依据,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均衡患者饮食,即:糖分控制为5-6g/(kg/d)、蛋白质控制为1.2-1.4g/(kg/d)、脂肪控制为1.3-1.7g/(kg/d)。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若摄入绿色果蔬,严控钠、水、磷以及钾的摄入。(4)心理护理。在均衡营养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的膳食平衡与临床治疗不同,需要患者积极配合,从心理上接受,合理科学饮食,基于此心理疏导十分重要。用SDS、SAS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围绕评估结果,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原因,积极与患者交流,明确病因,为患者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以平稳其心态,提高其依从性。(5)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鼓励患者适当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1-2次/d。
1.3 观察指标
(1)营养水平观察指标为:前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2)生存质量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等5个维度,各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该项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水平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水平对比(x±s)
小组 |
病例 |
前清蛋白(g/L) |
白蛋白(g/L) |
血红蛋白(g/L) |
转铁蛋白(ug/L) |
研究组 |
51 |
0.4±0.1 |
34.5±4.4 |
95.3±6.6 |
171.9±16.8 |
常规组 |
51 |
0.2±0.1 |
25.6±5.4 |
73.8±5.9 |
144.3±32.5 |
t |
- |
9.273 |
9.124 |
17.343 |
5.387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x±s,分)
小组 |
病例 |
认知功能 |
躯体功能 |
社会功能 |
心理功能 |
情绪功能 |
研究组 |
51 |
72.3±4.2 |
78.6±5.1 |
72.3±6.6 |
76.5±7.2 |
74.3±6.1 |
常规组 |
51 |
57.6±3.2 |
55.6±3.3 |
56.3±4.2 |
58.9±5.5 |
55.4±4.1 |
t |
- |
19.881 |
27.039 |
14.605 |
13.872 |
18.364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平衡膳食、均衡营养也成为了临床护理重点。常规化护理虽然也有饮食建议,但是针对性欠佳,而且不够科学、合理,也并未注重患者的了解情况、落实情况,患者积极配合性欠佳。基于此,本文特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营养护理,主要围绕患者营养评估结果,结合患者教育水平、病情程度,确定最佳营养护理措施,并在临床中贯彻落实[2,3]。结果发现,研究组前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提示营养护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机体营养水平;另外还发现,研究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等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营养护理的实施,能够积极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 探索营养护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1):301-303.
[2] 黄少平. 营养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5(16):3659-3660.
[3] 赖妙玉. 一对一健康宣教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J]. 黑龙江医学, 2016, 40(4).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