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日间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黄 霞 焦丽嘉
新津县中医医院手术室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日间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6例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分组探讨,常规组73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73例行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且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日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加强预见性护理,可以舒缓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日间手术室;应用价值
日间手术也被称之为非住院手术,指的是在工作日当天完成手术治疗,近些年来,此种诊疗方式在我国越来越普遍,不仅治疗费用低,而且入院治疗时间也比较短[1]。日间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未及时接受到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容易引起感染,影响手术疗效。为促使患者良好恢复,围手术期间需加强护理配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纠正其不良行为,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2]。本文以146例日间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探讨了预见性护理配合的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46例日间手术患者的收治时间均为2018年02月--2019年02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观察,即研究组、常规组,各73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41例,女性观察对象32例,年龄24-68岁,平均(49.8±8.2)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40例,女性观察对象33例,年龄24-69岁,平均(49.7±8.5)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73例行常规化护理,即:术前充分准备、贯彻落实无菌要求、讲解注意要点、简单的知识普及、术后病情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等。
研究组73例患者除了常规化护理之外,还辅以了预见性护理,即:诊断明确之后,为患者安排手术,与患者积极交流,掌握患者所需,并通俗易懂的为患讲解手术步骤,然后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分析手术高危因素,以便于合理调整护理方案,以便于日间手术治疗工作顺利展开;术前麻醉评估,并提前1d通知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并规范治疗过程中,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束手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待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方可允许患者出院;患者出院之前,为患者免费发放健康手册,普及健康知识,主要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康复指导、用药指导、急救联系方式、预约复诊等等,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患者,询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解答患者疑问,指导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积极防治并发症,进一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的统计,用本院自拟问卷量表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交流技巧、护理操作等各方面的满意度,即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60-80分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视为不满意,评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满意;(2)患者负性情绪的评估,用SDS/SAS(抑郁/焦虑)量表予以评价,评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3)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血压过高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且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对比(x±s,分)
小组 |
满意度 |
SDS |
S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73例) |
97.8±4.7 |
56.5±9.3 |
27.6±5.5 |
53.4±9.7 |
25.6±4.3 |
常规组(73例) |
84.3±4.5 |
56.7±9.1 |
36.7±5.1 |
53.5±9.8 |
33.4±5.7 |
t |
17.726 |
0.131 |
10.365 |
0.061 |
9.333 |
P |
0.000 |
0.895 |
0.000 |
0.950 |
0.000 |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8%,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18%,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小组 |
病例 |
切口感染 |
神经损伤 |
血压过高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73 |
2(2.74%) |
1(1.37%) |
1(1.37%) |
4(5.48%) |
常规组 |
73 |
6(8.22%) |
3(4.11%) |
5(6.85%) |
14(19.18%) |
x2 |
- |
8.681 |
|||
P |
- |
0.003 |
3 讨论
日间手术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术,主要通过简化诊治过程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而且还可以避免浪费医疗资源,确保医院床位充足,现阶段,日间手术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也备受临床青睐。虽然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为了帮助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理想化的疗效,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手术治疗前、治疗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医疗需求。预见性护理模式下,需仔细认真分析手术高危因素,以此来不断优化护理方案,以免患者遇到不良事件,提高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性,进一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3]。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而且并发症也少于常规组(P<0.05)。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大力推广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红, 谢浩芬, 费惠. 日间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5):1737.
[2] 郑宏明, 张志燕. 日间手术流程重组的实施与成效[J]. 河北医药, 2012, 34(2):318-319.
[3] 张薇. 预见性护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8):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