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李 娟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以100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对象,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50)给予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晚期恶性肿瘤;血栓;满意度
PICC是将导管利用穿刺的手段从患者的外周静脉传入中线静脉中,此种医疗手段使得穿刺的成功率得以全面提升,且导管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长,患者更耐受,安全有效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此种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使得血栓现象发生[1]。下面本文针对100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实施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100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50)以常规护理为依托,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给予精细化护理。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5.9岁,最大88.1岁,平均年龄(54.32±5.27)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6.1岁,最大88.2岁,平均年龄(54.09±5.31)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实行化疗治疗时,先将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对患者的血管状况也进行一定的评估,PICC有使用要求,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判断是否可以采取此种措施,患者需要在使用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穿刺位置首先患者的右侧贵要静脉,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之后,使用碘酒消毒,穿刺成功之后利用X线的帮助调整导管位置,将其固定之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右侧肢体尽量避免频繁伸曲。
观察组(n=50)以常规护理为依托,给予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了解,严格按照PICC的禁忌要求,针对有血栓史及血液浓稠,高度凝结的患者谨慎使用,肢体偏瘫的患者在其健侧进行穿刺,减少血栓情况发生的概率,根据患者可接受的价格及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导管长度严格参考患者身高,选择柔软、小型的,保证患者的上腔静脉连接其中。②谨慎选择穿刺位置,防止血管肉皮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右侧贵要静脉是绝佳的穿刺位置,能有效减少血栓情况的发生,穿刺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的专业性,提前对手套进行消毒,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尽量一次成功,能将血栓情况的发生降低到最小范围内。③封管方法。将PICC导管置入静脉之后,可将其表面包裹蛋白,管外壁形成纤维蛋白鞘,最终,内壁出现蛋白沉积,可将细菌隔壁,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使用10ml注射器脉冲洗导管中的药物,将封管液中注入1ml液体,边推边退,使得封管液布满管腔,血液及药物彻底冲干净。④药物预防。严格使用药物,肿瘤化疗患者禁忌的药物谨慎使用,可使用丹参或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另外,在封管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尿激酶能有效减少血栓发生率。⑤健康教育。针对置留导管的患者,三天后在其穿刺位置进行热敷,每天4次,患者活动时候须注意,避免频繁弯曲右臂。严密观察患者穿刺位置的肢体颜色及温度,提醒患者,穿刺位置如果出现疼痛或发炎现象,及时告知,以便协同主治医生,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护士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或其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愿且知情的情况下,填写护理满意度量表,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
②观察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血栓发生率(%) |
对照组(n=50) |
20 |
25 |
5 |
45(90.0%) |
5(10.0) |
观察组(n=50) |
23 |
26 |
1 |
49(98.0%) |
1(2.0) |
x2 |
-- |
5.147 |
2.164 |
6.78 |
|
P |
-- |
<0.05 |
<0.05 |
P<0.05 |
3 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一般高度凝结,此类患者一般需要使用滞留管进行基本的营养供给,临床医学一般采用肠胃供给的方式补充患者每日所需营养,维持患者生命。PICC是临床医学上常用的一种导管穿刺收单,但采用PICC将导管进行静脉穿刺时,穿刺位置十分重要,同时,PICC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及禁忌,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患者,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精细化的护理必不可少。精细化护理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有血栓史及血液高度凝结的患者谨慎使用,对穿刺位置及封管方法进行专业的评估,选择最适当的位置,减少患者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同时,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综合可知,针对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伟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6):747-749.
[2] 王新娟,.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v.39(05):104-107.
[3] 张银萍. 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4):43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