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毛朝敏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措施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认知水平进行综合评定比较。 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BG、2hPB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评定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提高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及血糖控制水平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护理诊疗中采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认知水平;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是一类血糖处于异常高水平状态的慢性代谢性病变[1],目前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均处于升高状态,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严重时可累及机体多个脏器,尤以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危害性较大,会增加致残甚至致死的风险[2]。临床治疗以胰岛素、降糖药给药控制为主,但临床诊疗发现部分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不理想,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本次研究纳入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就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8例,年龄38~74岁,平均(58.63±3.49)岁,病程1~12年,平均(5.28±2.10)年。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疾病健康宣教,就用药方式、饮食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遵医嘱给予给药、做好相关指标监测、定期给予实验室检查等,完善护理记录及交接班等工作。
1.2.2 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以院内临床路径护理小组编写的相关护理流程为基础,结合患者具体病变情况、认知水平、家庭工作情况、生活习惯等,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流程及干预内容有:入院首日即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就诊环境,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入院2~3天,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同时重视患者的主诉需求及心理状态,同时就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及指导;入院4~5天,为患者提供运动及日常自我监测的指导,提高患者对定期有氧运动、重要指标监测与记录的重视程度;入院6~7天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自我状况评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预防处理的指导,提高患者出院后对自我病情的控制及应对能力;出院前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出院指导,主要就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同时嘱患者定期随诊。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控制情况评定:于护理干预前后采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外周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的检测。
1.3.2 认知水平评定: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相关的综合认知水平进行评定,采用自拟糖尿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从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行为管理、糖尿病知识、情绪心理调试等四个维度进行评定,各维度分值范围0~2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FBG及2hPB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处于异常高血糖状态,护理后两组患者FBG、2hPB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BG、2hPBG水平比较(mmol/L,x±s)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FBG |
2hPBG |
FBG |
2hPBG |
|
研究组/35 |
9.71±1.54 |
14.65±2.49 |
6.24±1.07△ |
8.84±1.27△ |
对照组/35 |
9.38±1.65 |
14.80±2.36 |
7.66±1.21△ |
10.72±1.68△ |
t |
0.245 |
0.317 |
4.283 |
5.639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行为管理、糖尿病知识、情绪心理调试等糖尿病认知水平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比较(分,x±s)
组别 |
自我血糖监测 |
自我行为管理 |
糖尿病知识 |
情绪心理调试 |
总评分 |
研究组/35 |
22.47±1.39 |
21.38±1.75 |
20.94±2.51 |
19.52±1.96 |
84.31±7.61 |
对照组/35 |
17.52±2.40 |
16.41±2.73 |
15.07±2.84 |
14.23±2.53 |
63.23±10.50 |
t |
4.291 |
7.683 |
5.682 |
4.104 |
6.493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即用标准化的流程与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指导,满足患者具体疾病的护理需要,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具有较高的多方参与性[3-4]。内分泌科以糖尿病、甲亢、肥胖症、脂质代谢紊乱、痛风等疾病常见,多为慢性病患,发病机制复杂,多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控制,其中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较为完善的综合自我管理与控制,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完善疾病护理的同时,还需重视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同时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行为管理、糖尿病知识、情绪心理调试等糖尿病认知水平方面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由此可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综合认知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推广的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周秀花,罗秀娟,陈琦仁.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联动式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42-843.
[2] 杜艳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174-176.
[3] 杨小娜,黄贤恩,陈海蓉,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7):212-214.
[4] 蒋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 (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