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梁艳丽 张洁 兰建芳
新津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12月,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后,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心率也逐渐恢复到正常值,患者对护理模式极为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延伸护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是患者由多种原发性疾病引起的一种严重现象,使得心肌损伤,心肌结构及功能出现一定的变化。患者临床变现为: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及心绞痛,多数患者都有心脏病史,或者由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延伸而来,使得疾病的治疗更为棘手[1]。该病起病急,发病快,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下面本文针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就诊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对我院实施的延伸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整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5.9~82.4岁,平均年龄(54.39±4.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32±1.46)d,观察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6.1~82.3岁,平均年龄(54.36±4.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30±1.51)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60)实施常规护理,从药物对症治疗、环境基础护理及口头宣教方面对患者实施院内护理,针对疾病出院的患者,给与出院方面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情况。
观察组(n=60)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包括:①建立专门的 优质护理小组,小组由4人组成,由经验丰富的内科护士长任小组组长,一名内科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及两名内科临床护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组成。定期将小组成员组织起来,进行延伸护理工作的培训,强化小组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②健康指导。将同种疾病的患者组织起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向患者讲述疾病的 发病原因及治疗手段,以及疾病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疑惑及问题进行针对性及专业性的回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了解疾病,加强疾病发生时的急救护理。③生活指导。患者出院之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小组成员对患者从饮食及运动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划,指导患者养成养好的作息及生活习惯,增加身体抵抗力,从而有效控制疾病发生的频率。④患者出院之前留下医院电话,以便任何不适及时沟通,出院后,定期做好回访工作,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三个月之后上门回访,了解患者疾病现状,并针对患者情况给与正确指导。
1.3 观察指标
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比较
组别 |
舒张压(mmHg) |
收缩压(mmHg) |
心率(min) |
对照组(n=60) |
76.84±5.72 |
124.36±10.52 |
78.12±4.48 |
观察组(n=60) |
85.41±6.50 |
138.51±10.25 |
87.59±8.20 |
x2 |
7.667 |
8.217 |
15.495 |
P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给患者自身带来身心折磨的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大,影响治疗效果及治疗了的依从性。此类病况复杂的疾病,患者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较多,因此,有效的护理手段是促进疾病向更好方向发展的保障。延伸护理是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由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定期组织学习,保持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及护理水平的先进性,对患者提出健康指导、生活指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从饮食及运动方面对患者提出要求,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抵抗力,帮助患者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有利于疾病朝良好的预后方向发展 [2,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延伸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改善,血压及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为患者良好的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患者对护理结果十分满意。
综上可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延伸护理模式,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固,血压及心率等基本体征恢复正常,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德大较大改善,投入到社会及工作中,再一次实现自我价值,患者对护理效果极为满意,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曙光. 延伸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9):81-82.
[2] 仲志美.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1):89-89.
[3] 李桂凤. 延伸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