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4月上-7期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咳嗽治疗的积极影响评价
《东方药膳》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咳嗽治疗的积极影响评价

李 绚 李心一 邓 慧

新津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咳嗽治疗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内收诊的60例咳嗽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咳嗽治疗中,配合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小儿咳嗽;积极影响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病症,冬春季节较常见,夏秋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中,室外气温骤变是引起咳嗽的常见诱因之一,除此之外,支气管扩张、感冒、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疾病均伴有咳嗽表现。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成两类,一是内伤咳嗽,二是外感咳嗽。对于小儿咳嗽,多表现为外感咳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鼻塞、胸闷气短、发热、干咳痰少等症状,具有病程长的特点[1]。小儿咳嗽治疗中,适当的护理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为了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积极作用,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内收诊的60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在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内收诊的60例咳嗽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0例。所有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气管炎、肺炎与《中医儿科学》中关于咳嗽的诊断标准,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患儿家长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有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患儿。对照组30例患儿中包括19例男和11例女,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5.86±1.29)岁,持续咳嗽3-15d,平均(6.78±1.93)d。研究组30例患儿中包括17例男和13例女,最小2岁,最大11岁,平均年龄(6.01±1.43)岁,持续咳嗽4-14d,平均(6.98±1.64)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持续咳嗽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患儿咳嗽症状与伴随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士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根据患儿年龄、性别及性格等特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消除患儿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增加依从性。同时,护士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拉近与患儿间的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分散患儿注意力,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士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知识,告知家长患儿的病情,认真倾听家长诉说,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消除家长后顾之忧,争取家长的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护士保持室内良好环境,给予患儿安全感,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尽量避免出现哭闹现象。(3)护士向家长详细介绍药物的基本成分和用法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是出现不良反应,切勿紧张,要冷静应对,及时咨询医生。(4)护士根据患儿的年龄及性格等,用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获取患儿信任,指导患儿配合治疗,对于无法很好沟通的患儿,护士借助肢体语言,予以鼓励和安慰。

1.3 观察指标

评价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1)显效,患儿咳痰、咳嗽及喘息等症状基本消失,两肺呼吸音清晰,且肺部湿罗音已经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体征消失;(2)有效,患儿喘息、咳嗽及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湿罗音有所减少,且通过胸部X线检查显示,体征呈减轻趋势;(3)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的倾向。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值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3.484,P=0.000)。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n=30,%]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18

11

1

29(96.67%)

对照组

9

15

6

24(80%)

3 讨论

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常见病症,临床上,多表现出咳嗽、咳痰、排痰困难、哮鸣音等症状。小儿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若是小儿发生呼吸道炎症,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引起气道狭窄,加上患儿排痰困难,加重病情,需引起重视,尽早给予对症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相比成人,小儿心理更脆弱,情绪易激动,增加治疗及护理难度,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护士采取各种途径、方式,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影响,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干预手段。心理护理中,需遵循4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交往原则,第二是启迪原则,第三是针对性原则,第四是自我护理原则。小儿咳嗽治疗中,配合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患儿心理状态,根据患儿性别、年龄以及性格等特征,采取一系列干预手段,积极影响患儿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患儿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2,3]。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 VS 80%)。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咳嗽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娟, 陈以倩, 曹秀芬. 清宣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 2015(35).217

[2] 施彩嫦.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效果影响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14(2):117-118.

[3] 张鲜花, 欧阳利芬, 徐玉婷. 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