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干预效果
李 艳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 650021
【摘 要】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选择10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完成此次实验,有50例采用传统干预,是对照组;有50例患者采用饮食干预,是观察组,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比较患者的满意率。 结果:结果可知,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率都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都要短于或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可以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率,因此,在临床上应该积极推广。
【关键词】饮食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者现代人民的正常生活,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同时左心室肥厚,影响心功能[1-2]。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差,发病时,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且还有较高的致死率。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这次研究就对比进行验证,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选择10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完成此次实验,患者都符合疾病诊断要求,实验也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100例患者有48例女患者,52例男患者,最大有96岁,最小有58岁,平均为(79.8±3.1)岁。实验中有50例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是对照组,有23例女患者,27例男患者,年龄平均为(77.5±3.2)岁;有50例患者采用饮食干预,是观察组,有25例女患者,25例男患者,年龄平均为(81.6±3.3)岁,两组无差异。纳入标准[1]:(1)都同意参与这次研究且已签署了相关的同意书的患者;(2)符合实验要求的患者。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实验研究的患者;(2)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传统干预的是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就餐;
采用饮食干预的是观察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制定特殊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具体为:(1)低盐低脂饮食。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对患者限制钠盐的摄入,让患者的饮食清淡。(2)少食多餐。护理人员让患者控制每餐的进食量,让患者每餐进食固定少量的食物,缩短每次就餐的时间,一日多餐。(3)易消化饮食。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饮食应选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病情严重时,还可以选择流食。(4)控制蛋白质以及热量的摄入。(5)控制液体摄入,液体摄入应适量。但还应保证患者每日的营养需求。
1.3 评价指标
1.3.1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单选形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3.2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这次实验研究利用的SPSS21.5的统计学方法,实验中的研究人员就是利用这种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的统计和分析,计量数据是t,计量资料是(x±s),(P<0.05)意义是差异有统计学。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 结果可知,患者的满意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表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对照组 |
50 |
10(20.00) |
13(26.00) |
23(46.00) |
27(54.00) |
观察组 |
50 |
28(56.00) |
20(40.00) |
2(4.00) |
48(96.00)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可知,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4±1.2)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3.6±1.5)天,(P<0.05)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严重,病程长,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发病和机体的心室重构有重要的关系[3]。
饮食护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比进行的饮食干预,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患有该病时需要注意的饮食事项,帮助患者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饮食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制定合理恰当的饮食计划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关键,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长期坚持这种饮食习惯,尽可能的降低疾病的复发率[4]。
这次研究就证明了饮食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结果可知,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率都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都要短于或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可以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率,因此,在临床上应该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春苗,高潮,冯俊.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280-282.
[2] 黄晓佳.梅敏.李成德等.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及肌钙蛋白Ⅰ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1852-1854.
[3] 杨秋菊.王耀辉.李英等.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TIMP-1、BN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69-1072.
[4] 李涛.院外随访干预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1):151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