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焦虑
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
普凤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乳腺甲状腺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 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以心理支持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甲状腺癌碘131;隔离;不良情绪
经典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常首选手术切除,后予以碘131放射治疗,服碘后体内的排泄物放射性比较大,因此一般要求住院隔离治疗,以避免放射药物对他人造成辐[1]。临床调查发现,在此隔离期间,患者易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故本次研究意在探讨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综合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护理效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有男15例,女6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48.6岁。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言语表达障碍和意识障碍,无酗酒或药物依赖,无精神疾病史。此次研究均告知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①密切监护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术后的呼吸困难和窒息、低钙血症、甲状腺危象等状况,及时告知值班医生。②确保患者的不良反应、睡眠、日常饮食护理管理。③向病人进行知识宣教,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对病人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等。
1.2.2观察组 实施以心理支持为中心的综合护理。
(1)层级护理模式设置: 设置6个护理小组,每小组管理15名病人(按照病人病情轻重程度划分),每组有护士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普通护士各一名,依据职称和学历划分各小组护理职责。该三类护士要求具备一年以上在该科室的工作经验,熟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情绪护理:①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小组内所有成员需要与病人进行简单自我介绍。辅助护士需要帮助病人完成入院手续办理,责任护士向病人强调治疗的禁忌症,取得病人的初步好感和信任。②知识宣讲:向病人分发甲状腺癌治疗指导手册,或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尽可能使疾病知识深入浅出,使病人对该疾病有较科学的认知。耐心正确的回答病人的提问,鼓励病人出现情况自主寻求医生和护士帮助。③情绪疏导:手术后进行隔离的第一天起,便组织病人填写情绪量表问卷,初步了解病人的情绪心理状态,以便后期采取预防性干预和重点性干预工作。小组内所有护士均需采取较固定的分配形式,保证与病人及时沟通,随时观察易产生负面情绪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知晓病人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责任护士要教授患者常用几种自我调节情绪的经验,指导病人科学有效的进行情绪缓和。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多注意倾听,多运用眼神、微笑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引导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病情时,可以通过列举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的事例,来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隔离室内要提供报刊杂志或者电视,倡导家属与患者每天进行通话,在患者辐射防护隔离治疗期间给予心理社会支持,使其始终都能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注,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
1.3 观察指标 (1)SAS、 SDS量表评测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2]。(2)记录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SAS,SDS 评分,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n=40,分,x±s]
组别项目 |
SAS得分 |
SDS得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6.04±8.49 |
33.17±3.98 |
56.09±5.41 |
39.02±3.37 |
对照组 |
55.39±10.63 |
45.05±4.65 |
56.49±8.04 |
47.62±4.93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碘131治疗有“清甲”和“清灶”治疗两种方式[3],进行碘131一般在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及其转移灶<5%。大剂量服碘后,胃肠道积聚了较多放射性物质[4],应给予常规隔离治疗。此类病人刚刚经历手术,加上隔离封闭治疗若无人安慰倾诉,极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此次对病人的心理调查评分证实了这一点,故建立一种专业安全、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十分必要。
以心理支持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护理工作更加精准、规范、有效。较专业的心理干预为处在隔离期的患者带来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支持,而较好的心理情绪状态必然会有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本次研究,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在此次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和满意的口碑。
综上,心理支持护理可降低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升护理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和人性化,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惠.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331-332.
[2] 杨柳,聂芳,崔玉凤.人文关怀应用于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97-298.
[3] 赵福红.甲状腺癌患者隔离治疗期间的心理障碍与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