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4月上-7期
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治疗胆汁反流性<br/>胃炎疗效观察
《东方药膳》

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治疗胆汁反流性
胃炎疗效观察

朱 强

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广元 628205

【摘 要】目的:研究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汁反流行胃炎治疗的患者10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其实施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通过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进行治疗,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P<0.05)。结论: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来说,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佳的积极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f-formulated gastritis decoction on bile reflux gastritis by the method of Shugan and gastric stasis. Methods: 10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bile anti-epidemic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the subjects, and their parity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self-formulated gastritis decoction and gastric stasi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the observation index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80% (P<0.05). 80% Conclusion: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self-formulated gastritis decoction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on liver and gastric stasis, and has a goo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 treatment satisfaction,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keywords"】self-formulated gastritis decoction Shugan and gastric stasis method; bile reflux; Reflux gastritis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一种消化内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损伤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部所引起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反酸、嗳气、胃灼烧感等,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中医的角度里,胃部与胆部同样属于六腑的范畴,而俗语有云“肝胆相照”,肝与胆相互依存,肝部有着舒气泄火的作用,一旦肝部出现问题,人体的胆也会出现问题,进而患者的胃部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胆汁出现反流的症状,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从疏肝着手,进而利胆,最终达到养胃的目的。临床上常通过药物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西医治疗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的临床症状,但很容易复发。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本文以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包括50例患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6,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1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26±1.12)岁,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15天,平均病程时长为(8.3±1.2)天;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25,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66±1.32)岁,病程最短为2天,最长为16天,平均病程时长为(8.5±1.4)天。本文中所选取的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临床诊断指标:患者均表现为反酸、嗳气、胃灼烧感、呕吐等症状,内镜检查下,患者可见明显的胃粘膜炎症、出血、糜烂的症状。排除标准:排除在肾功能、肝功能等方面有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肿瘤、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SPSS20.0处理,结果显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行联合治疗,20mg/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进行治疗,基础配方:选取甘草6g,白术、紫苏梗、柴胡、蒌皮、黄芩、木香各10g,丹参和太子参各12g,法夏15g,枳实和败酱草各20g。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加服吴茱萸5g和海螵蛸10g;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加服竹茹和藿香各10g;出现气虚症状的患者,加服党参10g和黄芪20g;出现湿盛症状的患者,加服半夏和砂仁各10g。以500mL水煎为一剂,1剂/d,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注意控制药剂温度。

1.3 观察指标

本文所选取的观察指标有两项,一为患者综合疗效,二为患者满意度。痊愈: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显示患者胃粘膜无炎症、出血、糜烂等不良症状;显效:患者的反酸、嗳气、胃灼烧感、呕吐等临床症状有了显著改善,内镜检查显示患者幽门括约肌处有少许胆汁,患者胃粘膜的炎症、出血、糜烂等不良症状有了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反酸、嗳气、胃灼烧感、呕吐等临床症状有少许程度的改善,内镜检查显示患者幽门括约肌处胆汁有少许减少,患者胃粘膜的炎症、出血、糜烂等不良症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粘膜不良症状、幽门括约肌处胆汁等均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从治疗针对性、治疗专业性、治疗有效性、治疗最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满意度的评价,各10分,满分40分,划分方法如下:当治疗满意度评分为30~40分时为满意;当治疗满意度评分为18~29分时为较满意;当治疗满意度评分为0~17分时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果的处理中,均采用SPSS20.0对结果进行处理,检验方法如下。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以卡方(x2)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以t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检验方法:以P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综合疗效对比

在此次研究中,综合疗效情况为:观察组:对照组=96%:80%,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综合疗效对比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2(44%)

15(30%)

11(22%)

2(4%)

48(96%)

对照组

18(36%)

13(26%)

9(18%)

10(20%)

40(80%)

x2

6.0606

P

0.014

2.2 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组别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5(70%)

14(28%)

1(2%)

49(98%)

对照组

28(56%)

12(24%)

10(20%)

40(80%)

x2

8.2737

P

0.004

3 讨论

中医上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痞症”、“呕胆”、“胃脘痛”等范畴,而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饮食不调、手术损害、情志失调等,进而导致患者胆汁出现反流,并进入胃部。在中医的角度里,胃部与胆部同样属于六腑的范畴,而俗语有云“肝胆相照”,肝与胆相互依存,肝部有着舒气泄火的作用,一旦肝部出现问题,人体的胆也会出现问题,进而患者的胃部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胆汁出现反流的症状,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从疏肝着手,进而利胆,最终达到养胃的目的[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又常被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部所引起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反酸、嗳气、胃灼烧感等。西医治疗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的临床症状,但很容易复发。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其中含有的丹参、党参等药材有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柴胡、黄岑、紫苏梗等药材有着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等作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3]

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选取了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借此以形成对比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再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P<0.05)。

综上所述,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来说,自拟胃炎汤疏肝和胃化瘀法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佳的积极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兰. 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7):196-198.

[2] 史桂霞. 疏肝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7, 19(1):69-70.

[3] 郭瑞萍. 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J]. 光明中医, 2016, 31(18):2690-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