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麻醉用药的效果分析
李 娟
平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宁夏 石嘴山 平罗县 753400
【摘 要】目的:剖宫产手术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的效果。方法:研究观察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94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罗哌卡因麻醉用药,观察组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观察不同用药后产妇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在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差异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上,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不良反应上,观察组10.64%,对照组31.9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可以有效的保证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少,整体感受更为理想。
【关键词】剖宫产;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效果
剖宫产可以有效的减少危险妊娠风险,提升生产顺利度,保证母婴生命安全。但是手术麻醉用药所需要的效果也相对要求更高,不仅要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也需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降低对母婴双方面的影响[1]。本文研究观察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94例剖宫产手术,分析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后产妇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观察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94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年龄从21岁至37岁,平均为(28.42±3.98)岁;孕周为38周至41周,平均(39.72±1.09)周;初产妇为31例,经产妇为16例;观察组中,年龄从21岁至38岁,平均为(28.09±3.14)岁;孕周为38周至41周,平均(39.43±1.27)周;初产妇为35例,经产妇为12例;两组产妇的基本年龄、产次、孕周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备对比研究价值。
1.2 方法
所有产妇进入手术室后需要进行吸氧,保持2至3ml/min氧流量。进行静脉通道建立,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在麻醉之前需要运用500ml复方氯化钠的静滴用药,防控麻醉所引发的低血压状况。辅助产妇做好左侧卧位,针对L3-4间隙开展腰硬联合穿刺,完成后放置腰穿针,到达蛛网膜下腔后进行回抽,如果有脑脊液溢出,接下来对照组运用常规罗哌卡因麻醉用药,将1%罗哌卡因1.1ml配伍0.9%氯化钠溶液为2.2ml,确保在15秒内快速的输入。观察组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将1%罗哌卡因1ml、舒芬太尼5μg,配伍0.9%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0ml药液后,确保在15秒内快速的输入。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不同用药后产妇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恶心呕吐、头晕、寒战以及其它相关问题。疼痛评分运用VAS疼痛评分进行,评分范围为0至10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2]。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整理护理数据,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
见表1,在麻醉不良反应上,观察组10.64%,对照组31.9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n(%)]
分组 |
头晕 |
寒战 |
恶心呕吐 |
其它 |
不良反应率 |
观察组(n=47) |
0(0.00) |
1(2.13) |
3(6.38) |
1(2.13) |
10.64% |
对照组(n=47) |
3(6.38) |
4(8.51) |
5(10.64) |
3(6.38) |
31.91% |
注:两组对比,P<0.05
2.2 各组产妇麻醉疼痛程度评估结果
在疼痛评分上,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产妇麻醉疼痛程度评估结果(x±s,分)
分组 |
手术完成时 |
术后3h |
术后6h |
观察组 |
2.08±0.46 |
3.06±0.08 |
3.46±0.37 |
对照组 |
2.14±0.51 |
4.35±0.34 |
4.86±0.41 |
注:两组对比,P<0.05
2.3 各组产妇麻醉效果评估情况
见表3,在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差异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产妇麻醉效果评估情况(x±s)
分组 |
麻醉见效时间(min) |
麻醉持续时间(h) |
观察组 |
9.51±1.34 |
5.69±0.28 |
对照组 |
13.41±1.72 |
3.89±0.54 |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剖宫产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分娩的风险,但是属于有创性操作,要做好麻醉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也要考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等问题[3],提升手术治疗的舒适度,优化母婴双方的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在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差异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上,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不良反应上,观察组10.64%,对照组31.9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用药,药物在对神经细胞通路的抑制来达到切断神经传导作用,由此来改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4]。舒芬太尼可以结合阿片受体来发挥麻醉功效。同时因为舒芬太尼有较好的亲和力,麻醉作用时间更长,镇痛功效更为明显。该药物能够反复使用,不会在机体中产生药物蓄积,由此可以降低麻醉用药的毒性作用。罗哌卡因复舒芬太尼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剖宫产手术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用药可以有效的保证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少,整体感受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韩玉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97-98.
[2] 周述开.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80,82.
[3] 李虎.剖宫产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疗效[J].家庭医药,2019,(9):106-107.
[4] 何剑波,王春生.分析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价值[J].健康之友,2019,(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