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九月上-17期
运用体位管理在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东方药膳》

运用体位管理在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黄绍琼 林惠容 黄市酬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运用体位管理对预防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收集12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段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经数字标注法分成各60例的两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压疮护理,研究组再加强体位管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压疮Norton评分方面,研究组入院14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压疮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8.33%,比对照组的21.67%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预防中体位管理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中应尽早展开,降低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体位管理;老年卧床患者;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以及老年人是压疮的主要发生人群,压疮形成后不仅会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还会增添患者的痛苦感,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资源消耗。特别是当前社会老年人的增多,以及疾病谱的改变,让压疮发生率逐渐提高,另外因压疮引起的医疗纠纷也比比皆是,因此临床中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成为重点护理工作。本次我院就将体位管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并围绕其对压疮预防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筛选120例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标准是数字标注法,两组各60例。研究组男患34例、女患26例,年龄65-86岁,年龄均值(70.25±5.13)岁,疾病类型:17例肺部感染、10例肝硬化失代偿、2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例其它疾病。对照组男患32例、女患28例,年龄65-85岁,年龄均值(70.13±5.25)岁,疾病类型:16例肺部感染、8例肝硬化失代偿、2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4例其它疾病。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基线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传统的压疮护理,①预防护理:左右两侧90°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1次,侧卧时在身侧、身下放置软垫[1]。注意在翻身时不可拖拽,需要将双手放在患者臀下、肩下,将其抬起后再翻动。同时,每天对突出部位进行按摩至少3次,如果受压部位皮肤有泛红情况,可应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进行保护。另外,保持患者衣物、被褥的干净干燥,如果患者出汗较多及时更换衣物,还要及时清理大小便、分泌物等,避免弄脏衣物、床品。②营养支持:如果患者伴随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做好营养支持,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研究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护理的同时,再加强体位管理,在体位更换时采用30°侧卧法,并逐渐延长压迫间隔时间,具体方法为:首先患者呈仰卧姿势,两个护理人员分别处于患者身体两侧,向右侧转动患者头部,并将其双臂置于胸前,右腿适度弯曲,左腿呈90°弯曲,右侧的护理人员把患者的膝部、肩部缓慢的向自己拉,左侧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检查,之后在其背后放置软垫,使患者背部到骶尾部斜靠在软垫上,床面与胸背呈30°,分别在足跟、膝间、髋部、肩部放置软垫[3]。第一阶段,保持右侧30°卧位30分钟,更换为平卧位30分钟,再同样方法更换呈左侧30°卧位30分钟,三种体位循环进行;第二阶段,右侧30°卧位-平卧位-左侧30°卧位各1小时,第三阶段,三种体位每种保持1.5小时,第四阶段,三种体位每种保持2小时。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7天、14天进行压疮危险性评分,评分工具为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12分表示高度危险(每3天评估1次),≤14分表示有压疮风险(每7天评估1次)。②统计两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最新版NPUAP压力性损伤定义和分期为标准,1期:皮肤完整,但是无法恢复正常皮肤颜色;2期:受压局部为紫红色,表皮、真皮层受损,皮下有硬结,并形成水疱;3期:全层皮肤破坏,深至皮下组织、肌层,合并伤口感染;4期:同时存在以上情况,并广泛累及骨质、肌腔、肌肉;不可分期:深度未知,全层组织缺失,创面基底部覆盖焦痂或腐肉。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用(x±s)描述,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测,检验值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入院后Norton评分

入院7天两组患者的Norto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天研究组患者的Norto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入院后Norton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入院7天

入院14天

研究组

60

9.79±1.74

12.85±2.13

对照组

60

9.91±1.86

10.14±1.76

t

0.365

6.840

P

0.716

0.000

2.2 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情况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情况(n,%)

分组

例数

深部组织损伤

1期

2期

3期

4期

不可分期

总发生率

研究组

60

0

2

1

0

0

2

5(8.33)

对照组

60

2

4

3

1

0

3

13(21.67)

x2

4.183

P

0.041

3 讨论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应激反应、高龄、营养不良、活动受限、浸渍等,轻者皮肤破损,严重者可深至见骨,不易愈合,老年卧床患者最容易形成[4]。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感,促进原发疾病恢复,要做好预防。通过防护用具、体位更换等方式能减轻压迫,其中体位更换是最经济、简单的方法,对生理反射活动失调具有改善作用。在体位管理中30°侧卧更换能更好的减轻骨突压力,特别是减轻身体对股骨粗隆、两侧髂嵴的垂直压力,让一部分重力落在臀大肌平面上,另一部分重力落在软垫上,让压力被分散掉,促进骨突部位血液循环,避免形成压疮 [5]。另外,膝间放置软垫、双下肢错开屈曲,减少皮肤间摩擦。同时,左右30°侧卧位交替进行,逐渐延长到2小时更换一次,能让枕部、足跟骶尾部减压休息时间延长,促进这几处的血液循环[6]

此次研究中,进行体位管理的研究组患者,比较进行传统压疮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入院14天压疮Norton评分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共计5例发生不同程度压疮,总发生率8.33%,对照组共计13例,总发生率高达21.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体位管理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风险及压疮发生率。

总而言之,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预防中体位管理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中应尽早展开,降低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静, LiJing. 压疮安全管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7):179-180.

[2] 卢银妹, 唐绮云, 黎绮婷.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1):193-194.

[3] 赵峰, 周学颖, 吴桂芬,等. 压力传感器用于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56-58.

[4] 张素勤. 老年卧床患者实施压疮安全管理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2):197-198.

[5] 黄会华. 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v.34(15):145-145.

[6] 王广娣, 何云学, 廖选妃. 综合体位护理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手术压疮的临床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1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