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家庭护理及注意事项
孙晓敏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简阳 641400
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比例的逐渐上升,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脑出血。脑出血的患者发病具有突发性,而且在早期患病时死亡率很高。一般患者会在情绪过于激动、过于剧烈运动时发病,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病的话,就算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也很有可能会留下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面对这样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要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照顾脑出血患者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1 脑出血的家庭护理
1.1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跟其他患者一样,得知自己有病就会常常感到忧虑不安、甚至有时会产生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的悲观心理。这时作为患者的家属应该要多关心、照顾一下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最好不要让患者独处太长时间,免得患者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家属要多陪患者聊天,向患者科普脑出血的治疗,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后更好的接受治疗。
2 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 患者如果是已经瘫痪在床的话,由于长期动不了,枕骨、肩胛部等体内各种骨骼突出处都很容易出现褥疮。所以家属需要购买比较松软的枕头或者是海绵垫垫在骨骼突出处,这样才更好的保护骨骼。除此之外,家属要常帮患者翻身,最好是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身,但在翻身时要控制好力度,不要过度拖拉患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还需要保持床铺的整洁度,定时用温水帮患者擦身按摩,这样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坏,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
2.2 家属最好坚持每天帮患者翻身拍背4次以上,每次的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可。在拍打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一旦出现咳黄痰、气促等现象时,就要及时请医生治诊。
2.3 家属要提醒患者多喝水,最好一天喝够八杯水,因为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清洁尿道,促进病毒排泄。与此同时在上厕所时要注意清洁阴处地方,以免出现交叉性感染。如果患者发现尿液颜色浑浊等现象要及时告知医生,让医生诊断后,采取下一步治疗。
2.4 瘫痪的患者体内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的现象,而且患者在进行排便过于用力是很容易出现脑出血的,最好的方法是家属在饮食中调节,最好让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脂肪含量低但高蛋白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患者每天有充足的能量,还能更好的促进消化。如果排便不顺畅的话可以食用通便药物,例如灌肠丸等。
2.5 家属要保持好患者的瘫痪肢体活动,因为这是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首要条件,具体做法就是仰卧或者是侧卧时,要将患者的头抬高至30°以内,同时要将下肢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正面朝上,上肢的前臂可以半屈,手拿着圆形物品。这样的动作家属要监督甚至要协助患者每天都坚持做,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患者的瘫痪肢体功能;上下肢功能锻炼也要每天练习4次左右,在患者的身体逐渐康复时,家属要多带患者出去活动,不能长期的躺在床上不运动,这样不利于肌肉活动。
2.6 家庭护理并不是说家属要护理患者一辈子,而是尽可能的让患者恢复到生活自理或者是协助自理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差不多康复时需要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吃饭以及外出等基本活动,让患者慢慢适应自己护理自己的生活。
3 脑出血的注意事项
在刚得知病情需要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以及家属都把注意力放在怎样才能挽救生命上,但是手术后患者在康复阶段会出现急躁心理,恨不得早点恢复,早日出去工作,因此就会出现要求医生使用进口药等现象,但有的患者却恰恰相反,得知自己得病后,会表现的心情十分低落甚至有抑郁倾向,这时就需要家属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总之无论是过于急躁还是悲观,都是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的,要教导患者随遇而安、坦然面对,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服用药物要合理,因为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都会同时患有很多种症状,因此医生会开很多不同的药给患者,那么在患者服药的过程中家属就不需要再加一些药物一起给患者吃了,同时由于药物过多,在把药给患者吃时,要严格遵守医嘱。否则的话,服用过多或者是过乱的药物会会患者的胃、肾等产生副作用,这样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还会使身体出现其他问题。
时刻预防患者出现脑出血。在患者的恢复阶段如果出现脑出血的次数很多,就代表后遗症也会很多,也就是说患者的死亡率跟出现脑出血的次数成正比,因此为了防止脑出血突发,要时刻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血压平稳。
由于脑血管患者可能会伴有失语后遗症,在很多时候不能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出现难以咽下食物的状态时,总之家属最好要抱起十二分精神观察患者,最好用本子记下其一天的进食量,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过饱。如果患者难以食用时可以采取鼻管供给,必须要确保患者每天的营养足够。
4 总结:
脑血管这一疾病是属于相对麻烦的疾病,因为它常还伴有其他并发症,不仅手术治疗复杂且危险指数高,就连护理时也需要格外的注意,因为可能稍微不小心,患者就可能会因脑出血而死亡。而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水肿,颅内的血压也会随之增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必须要格外重视,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孙晓敏(1978年7月24日)汉族女,籍贯四川资阳,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神经外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