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电切术的护理要点分析
乔金凤 魏 敏 李晓玲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目的:在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电切术的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分析护理要点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病例时间: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以上时间段内选取64例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无痛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2例在电切术过程中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32例在电切术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分析护理要点和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满意31例(96.88%),比常规组的26例(81.25%)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发生4例(12.50%),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电切术的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无痛结肠镜;结肠息肉电切术;护理要点
引言: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肠腔突出的赘生物,主要包括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消退后会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不仅不会自行消失,甚至可以会发生癌变倾向,因此,发生疾病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检查诊断并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选取64例结肠息肉患者,在电切术过程中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分析护理要点和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时间: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以上时间段内选取64例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无痛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2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13例,年龄值域29~65岁之间,平均年龄(48.1±7.4)岁;研究组32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2例,年龄值域28~66岁之间,平均年龄(48.7±7.9)岁;64例患者及其家属事先对研究知情且同意研究,经统计学对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计算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结果可以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32例在电切术过程中实施一般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体征监测、术后基础生活指导等。
研究组32例在电切术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1)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确保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大部分患者都会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和害怕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能力向其详细讲解电切术手术过程,使其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其可以保持平常心态配合手术,减少应激反应对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2]。(2)术中,护理人员全面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根据息肉实际情况设置电切相关参数,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同时,全面观察电切部位是否出现出血、穿孔等情况,确保手术可以顺利完成。(3)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看护,直至其恢复至清醒状态,对于切除较大息肉患者尤其要加强观察,叮嘱其注意休息,一般情况下,术后禁食2天,然后可以逐步从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食物。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叮嘱患者不可以进行剧烈活动、重体力劳动等,防止出现腹压升高引起出血,同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发生感染 [3]。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
1.3.2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31例(96.88%),比常规组的26例(81.25%)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发生4例(12.50%),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
例数(n) |
特别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常规组 |
32 |
11 |
15 |
6 |
(26)81.25% |
研究组 |
32 |
21 |
10 |
1 |
(31)96.88% |
x2 |
-- |
-- |
-- |
-- |
4.010 |
P |
-- |
-- |
-- |
-- |
0.045 |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n) |
感染 |
出血 |
穿孔 |
总发生率(%) |
常规组 |
32 |
2 |
1 |
1 |
4(12.50%) |
研究组 |
32 |
0 |
0 |
0 |
0(0.00%) |
x2 |
-- |
-- |
-- |
-- |
4.267 |
P |
-- |
-- |
-- |
-- |
0.039 |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无痛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势,但是,只要是手术就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为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必须要加强护理干预,一般护理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护理模式,过于机械化,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护理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4]。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是对基础护理的强化和全面落实,整个护理过程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活动也是以患者为前提,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5]。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满意31例(96.88%),比常规组的26例(81.25%)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发生4例(12.50%),差异明显,P<0.05,说明优质护理在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这是因为优质护理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在术前、术中、术后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既可以保证其生命安全,又能够让其躯体处于舒适状态,并且获得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满意。
综上所述,在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电切术的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高朝燕. 无痛肠镜下儿童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09):194-195.
[2] 刘善红, 朱金早, 谭金娉,等.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肠镜黏膜下注射肠息肉电切术的效果观察[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46(3):122-124.
[3] 湛琪.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3):164-165.
[4] 孙兆秀. 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41例强化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2):72-74.
[5] 柴巍玮. 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7):3706-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