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警示药品标识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何欣文
安康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警示药品标识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本院病区药品管理实施高警示药品表示管理措施,其中调配高警示药品一共3600次,静脉药物配置共8600次。对管理前后高警示药品调配次数和静脉药物配置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后,调配高警示药品正确次数明显高于管理前,且静脉药物配置准确次数也高于管理后,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 结论:对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给予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高警示药品使用风险,确保药品安全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警示药品标识;规范化管理;病区药品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高警示药品药理作用也更加重要。据数据显示,若高警示药品存在不合理使用,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制定科学性、合理性计划,加强药品管理、使用,可有效减少药品差错情况,一定程度上避免危害。所以,本次研究将对高警示药品标识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实际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本院病区药品管理实施高警示药品表示管理措施,其中调配高警示药品一共3600次,静脉药物配置共8600次。同时检查临床病区、门诊输液室全部药品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常备、抢救、高警示以及毒麻精类药品(外观质量、使用记录、批号、警示标识)等。
1.2 方法
(1)规范化管理,可成立高警示药品小组,制定分级管理方法,明确组员职责。由科室主任为管理小组组长,对药品安全管理负责,而护士长则对病区高警示药品进行管理。此外,各病区、门诊药房相关责任人应强化管理质量控制共在,实行定期检查,认真记录。(2)分级高警示药品,制定警示标识卡,以相关规定为标准,和药剂科相联合,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包括A、B、C三级,并制定目录表,阐述各级高警示药品管理计划、特点以及种类。警示标识卡可包括上下半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同一三角形高环境是标识,黑色边框和黄色底色;而下班部分则采取分级标识为主,A级主要是红底黑字;C级主要是蓝底黑字;B级则主要是黄底黑字。对于精神类药品以精神类药品警示标识 [2]。(3)标识、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包括高警示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分级目录以及管理方法等。针对A级药品,要集中放置在专柜内,贴好警示标识;B级和C级高警示药品集中存放。若无法集中放置的药品,可在药品名称左侧相应处贴好警示标识。(4)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针对病区、门诊药房和药库,需要制定统一药品养护记录手册,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同时要定期对高警示药品进行养护,认真记录养护内容,签字确认。而养护内容包括药品批号、外观、效期以及摆放位置。此外,可在病区、诊疗室制定好药品交接、使用记录本,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病区病房高警示药品质量,便于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改进、完善。
1.3 观察指标
对比管理前后调配高警示药品差错、准确次数和静脉药物配置差错、准确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高警示药品管理前后效果对比
管理后,调配高警示药品和静脉药物配置正确次数明显比管理后高,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 高警示药品管理前后效果对比
组别 |
调配高警示药品(n=3600) |
静脉药物配置(n=8600) |
||
正确次数 |
差错次数 |
正确次数 |
差错次数 |
|
管理前 |
3200(88.89%) |
400(11.11%) |
7800(90.70%) |
800(79.3%) |
管理后 |
3540(98.33%) |
60(1.67%) |
8500(98.84%) |
100(1.16%) |
x2 |
7.449 |
6.684 |
||
p |
0.006 |
0.010 |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强烈,导致对于医疗服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此,护理人员、药剂人员风险程度、工作压力以及精神压力也随之加重,导致意外事件率明显增加,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整体经济发展[3]。所以,需要对病区药品管理中给予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药品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高警示药品标识主要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有效规范工作人员实际操作流程,确保药品安全性,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措施,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4]。针对病区、门诊高警示药品进行统一标识、放置,并经由专业人员管理,能够有效防止管理漏洞。同时,还能为护理人员、药剂人员加强警示信息,避免药品风险,减少药物不良时间率,体现以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此外,采取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让工作人员日常中相互配合、提醒以及监督,既能规划工作人员行为,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用药氛围。设置醒目的高警示药品标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高警示药品关注度,确保药物调配安全性和准确性,遵循管理规范制度,与管理流程、制度相结合操作,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药品不良事件率 [5]。本次研究显示,管理后调配高警示药品和静脉药物配置正确次数明显比管理后高,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病区药品规范管理采取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效果十分满意,能够有效降低药品使用风险,确保药品安全性,便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红霞. 高警示药品标识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2):197-198.
[2] 赵瑞, ZhaoRui. 临床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的工作实践[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3):474-476.
[3] 徐凤, 王敏, 张文雅. 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23):3289-3291.
[4] 苏元戎, 王丹丹. 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探讨[J]. 中国药业, 2017, 26(13):88-90.
[5] 张静, 王欣, 沈炳香,等. 医院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管理实践与合理化建议[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8):12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