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
吴 颜1 吴 美2 雍 雪2
1.宁夏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1
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随后根据患者的急救电话先后顺序进行单双号标记,其中单号患者作为常规急救组,采取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救助,而双号患者作为急救调度组,采取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肺骤停事件判别率以及警救护车出动时间等情况。 结果:急救调度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的心肺骤停事件判别率以及警救护车出动时间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时效;影响;
随着全区120一体化的推进,使得我区已经实现了从原始人工接警到120智能调度,从裸奔救护车转换为智慧救护车,从传统的出诊转换为集无线传输、智能装备以及远程会诊等于一身的信息化救援,银川120下一步将大量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实现互联网+120的大急救模式[1]。本文对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随后根据患者的急救电话先后顺序进行单双号标记,其中单号患者作为常规急救组,而双号患者作为急救调度组,每组各44例。在常规急救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有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9.63±3.65)岁,而在急救调度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有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0.12±3.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准入标准:①患者为院外心肺骤停者;②患者均经过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助;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为非院外心肺骤停者;②患者未经过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助;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或者未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急救组:采取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救助,在救助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安全进行判定,随后进行自我安全防护,立正,握拳以及曲臂置于患者胸前,之后对患者是否苏醒进行观察,观察后实施心肺复苏抢救,解开患者的上衣,清除患者口中的污物,在患者的胸口处将双手并叠放置,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压下,采用30胸外挤压与2次口对口呼气法。
急救调度组:采取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具体内容如下,①“120”电话呼救:当发生疾病或者意外时,患者或者目击者,拨打“120”急救电话。②MPDS评估病情:在MPDS的34个症状中选择一个相对应的进行标号,并且对报警人进行询问,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主要分为A-E五个等级,其中A级病情最轻。③救护人员快速出动:调动员迅速通知救护人员,要求救护人员根据调动指令和病情,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医疗设备快速出车前往事发地点[2]。④隔空指导:在救护人员未到达地点之前,调度员需要对报警人进行MPDS电话隔空指导心肺复苏救治,操作步骤同常规急救组相一致。⑤与接车人会合:救护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需要与接车人相会合,由接车人引领救护车赶往现场。
[3]。⑥急救医生识别OHCA:急救医生在达到现场后,识别OHCA,即呼吸停止、大动脉搏消失、意识丧失、心电图表现为室颤、心室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等。
1.3 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警救护车出动时间等情况由我院管理人员进行详细地记录,且进行存档。其中心肺复苏成功标准为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大动脉搏出现、意识显示、脉搏出现心电活动等。警救护车出动时间包括报警至受理、报警至派车、报警至驶向现场以及报警至到达现场等内容[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科学处理,其中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取(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取(n,%)进行表示,随后采用t值以及卡方值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急救调度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组别 |
例数 |
心肺复苏成功率 |
急救调度组 |
44 |
42(95.5%) |
常规急救组 |
44 |
35(79.5%) |
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警救护车出动时间
急救调度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的警救护车出动时间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警救护车出动时间
组别 |
例数 |
报警至受理 |
报警至派车 |
报警至驶向现场 |
报警至到达现场 |
急救调度组 |
44 |
4.15±4.08 |
112.74±62.84 |
154.11±103.52 |
836.12±463.85 |
常规急救组 |
44 |
4.59±2.33 |
124.66±109.42 |
186.07±325.92 |
835.69±426.53 |
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MPDS电话医学指导有效地将报警人呼救后至救护车到达之间的空窗期进行缩短,将院前急救模式不断向“电话接通-急救开始”模式进行转变,也向“互联网+急救”模式进行转变,可以在我国传统的院前急救体系同融入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传输技术,将医院系统与120急救系统的信息通道打通,将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救治相比,极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根据大量文献显示,MPDS电话医学指导可以将目标者的救治率进行直接提升,但是在T-CPR指导过程中应用MPDS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常见的包括OHCA患者救护车到达前识别比例偏低、OHCA患者实施 T-CPR指导比例低下、OHCA患者T-CPR实施时间滞后等,需要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凡, 姜琳, 陈洁莲,等. 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61-64.
[2] 钱兴才, 易子娟, 陈洁莲,等. 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施行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10):968-970.
[3] 何丹, 桂莉, 刘晓虹. 急救调度员音/视频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实施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19):24-27.
[4] 徐梅玲, 孙文会, 梁宁,等. 海口地区公众接受电话急救指导心肺复苏现状调查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11):1956-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