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肾脏健康,早防早治
黎 丽
蒲江县人民医院 护师 四川 蒲江 611630
俗语有云:“肾乃先天之本”,可见肾脏健康的重要性。近些年,由于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肾脏的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尿毒症带来的危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更早关注肾脏健康,尽早预防尽早治疗。
1 肾脏的概念
关于肾脏的概念,有两套医学理论,一是中医医学理论,二是西医医学理论。
西医所知肾脏相对简单,指长在我们背后的两个肾脏,换言之,就是真正的肾脏,看得到,且摸得着的,其主要功能在于产生及排泄尿液,且具有内分泌功能。
中医所涉及的肾脏概念,相对复杂,其囊括的范畴不仅仅是2个肾脏,而且还包括一部分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生殖系统以及性功能也属于肾脏范畴。中医所谈及的肾脏,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 什么是肾虚?
我们平日里说到的“肾虚”,其实是中医所知的肾脏“虚”。腰酸背痛、性功能不全、神经衰弱、不能生育等均属于“肾虚”范畴。当然,有一部部分真正的慢性肾脏疾病也伴有“肾虚”表现。因此,平日里所说的“肾虚”并不能真正代表患上肾脏疾病。反过来说,不少真正肾脏疾病早期也并没有出现“肾虚”表现。对此,我们平日里说的“补肾”法也基本上是根据中医“肾脏”去补的,和真正的肾脏并无明显关系。换言之,我们平时说的“补肾”法一般并不能将我们的“肾脏”变得更健康。
3 常见肾脏疾病有哪些?
肾脏疾病多种,且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慢性肾炎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病因,其次包括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与多囊肾病等,这些肾脏疾病多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现在一般统称为“慢性肾脏疾病”。这类疾病大部分病因尚不明确,其中,慢性肾炎与多囊肾病是不可以预防的肾脏疾病,而肾结石、高血压、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具有可预防性。
除了慢性肾脏病,当然还有急性肾脏疾病,此类肾脏疾病以起病急、临床症状明显且典型为显著特征,现在统称为“急性肾损伤”。部分“急性肾损伤”可以发展至急性肾衰竭,需要临时或者长期洗肾治疗。一般来说,急性肾损伤部分继发于其他疾病,有些与人为因素有关,包括严重外伤、严重感染、重度烧伤、大手术后所致急性肾损伤等,另外,不合理用药、食用对肾脏有毒性的食物(如鱼胆)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
4 如何预防急性肾损伤?
很多急性肾损伤与人为因素有关,因此是可以预防的。如何预防急性肾损伤呢?在此,我们总结以下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上面已经提到,病因较多,但是总结归纳为2个方面,第一是肾脏缺血,第二是肾毒物。严重烧伤、外伤大出血、腹泻、呕吐等促使体内液体快速丢失,肾脏的血液灌注明显不足,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这便是肾缺血。因此,发生这种情况时,一般需要通过快速补充液体的方式来预防急性肾损伤。
关于如何预防毒物性质所致的肾脏损害,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让有肾毒性的物质进入到体内便可。但是,有时候很难避免,或者是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最为突出的情况当属不合理用药,很多药物对肾脏是有毒性的,若是不合理应用,则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除了西药,防已、木通等中药也有较强的肾毒性。除此之外,鱼胆、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也有肾毒性。有些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症状较轻,患者无明显不适,进而不容易被发现,但是,肾损伤已经发生,如此反复就可能引起肾衰竭。
若是人体出现浮肿表现,且尿量减少等情况,需尤其控制饮水。若是表现出心衰与肺水肿等症状,需控制饮食。高血压病人,坚持低盐饮食。另外,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证身体营养所需。除此之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参与体育锻炼,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几率。
5 如何尽早发现急性肾损伤?
正如前面所说,很多急性肾损伤是有原因的,因此,如果接触了这些病因后表现出尿量明显减少、胃口差,甚至是全身出现不适症状,提示可能为急性肾损伤。此时,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以期尽早发现病因,尽早对症治疗。临床一旦确诊,应该遵照医嘱,结合实际病情,制定可行的方案,对症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肾脏健康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肾脏健康,积极预防,避免引起肾脏损伤的因素,以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避免演变成慢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竭。
参考文献:
[1] 闫璞, 王世东, 肖永华,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病名辨析[J]. 环球中医药, 2018, 11(3):411-413.
[2] 刘月.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中医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5):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