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有哪些措施
胡美玲
安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安岳 642350
【摘 要】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中常见的并发症,十分容易导致导致产妇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甚至死亡。本文阐述了产后出血发病的具体情况,总结了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诊治措施
在产妇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普遍会出现血压、脉搏和心率异常症状,是产科中常见的并发症,患此疾病的产妇预后效果会大打折扣,严重者甚至死亡。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患者会伴有呼吸循环不畅甚至休克症状,导致出现此病的原因主要为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等,最主要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有超过60%以上的患者都是此原因致病。产后出血会导致患者的免疫能力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血压出现异常,十分容易诱发产后感染,也会导致患者子宫恢复不良,需要立即为患者补充红红细胞悬液、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等。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还需要尽早进行诊断,即使发现致病征兆,尽快处理。大部分患者行子宫按摩、药物等治疗后都能够治愈,但不排除少部分患者行保守治疗治疗没有效果,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本文阐述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状况,对其致病原因和诊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状况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分娩后24内出现一次性大量出血或持续的阴道少量出血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轻度产后出血症状,会使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大幅下降,病情进展严重的患者还会因为失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死亡。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位产后出血病例中最普遍的类型,其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此类型产后出血的发病概率为7%左右,死亡率为4%。因此,需要重视临床诊治工作,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因
诱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宫缩乏力、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年龄过大等,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宫缩乏力。通过对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患者行NO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宫缩发生率,孕晚期或分娩期由于一些病理因素的影响,胎盘、子宫等处仍表现为iNOS高活性状态,当产妇体内NO水平较高时,会增加其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发生概率。尤其是处于孕晚期的患者,可以通过对其NO和NOS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前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疾病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为一般处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子宫填塞、手术治疗等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在具体选用中需要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1 按摩子宫
助产士连续用一手放于宫底部,4指在后壁,拇指在前壁,均匀有规律地对子宫底进行按摩。按摩后子宫会出现收缩状况,也可使用双手相对紧压子宫并做按摩。按摩时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按摩时间为20min左右,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能力,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
3.2 垂体后叶素
垂体后叶素食家畜脑神经垂体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其主要构成成分为缩宫素和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能够使冠状动脉等小动脉进行收缩,能够和肾脏集合管的加压素受体进行结合,增加集合管水分的再吸收能力,但是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血管加压素是一种八肽链氨基酸,产生作用的时间短,能够增加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力,能够使子宫节律性收缩至强直收缩。
3.3 前列腺素衍生物
卡前列甲酯是前列腺素的衍生物,欣母沛为卡前列腺素和氨丁三醇的化合物,能够促进子宫收缩能力的形成,能显著缩短第三产程,不过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此药物治疗没有明显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卡前列甲脂栓剂能够通过黏膜快速吸收,刺激妊娠子宫平滑肌进行收缩,不会对血压造成负面作用,可以行阴道、直肠给药,操作十分简单,可在胎盘附着部位发挥止血作用,促进吸收,用量降低,从而降低产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概率。
3.4 缩宫素-卡贝缩宫素
此类缩宫素是通过合成的具有激动剂性质的长效催产素,能够刺激子宫进行收缩,使其进行节律性收缩,能够帮助产妇在分娩后增强子宫收缩能力,降低出血量。此类缩宫素对没有进行妊娠的子宫不能产生效果,能够在3min内达到明确强度,半衰期为50min,将其用于妊娠子宫和刚生产的子宫,能够有效刺激子宫进行收缩,安全系数高。
3.5 氨甲环酸和凝血酶
此药物可通过抑制纤溶酶和纤溶酶原子上的赖氨酸融合点,从而降低纤维蛋白的结合量,凝血酶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止血药,两者都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凝血因子的作用,减小快,将其用于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工作中,效果较好。
3.6 输血治疗
在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中,如果产妇出血量超过了身体血液总量的30%,就说明出血量过大,病情十分严重,需要进行大量输血,才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使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进行血液补充十分重要,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如果产妇在产后出现高危因素,血小板含量低时需要进行血小板补充,手术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血液制品,及时补充血浆,保证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3.7 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产后出血的产妇,行介入治疗能够带来显著的效果,能够完整保留患者子宫,也可以对患者的出血部位和范围进行准确观察,手术创口小,见效快,导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从作用机制分析,其可闭锁整个动脉官腔,制造机械栓塞,能够在血管内凝聚血小板、沉积纤维蛋白原,形成血栓以达到显著的止血效果。
3.8 手术切除治疗
此治疗方式为最终治疗方式,带来效果最快,其弊端就是会使产妇丧失生育功能。例如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在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过子宫切除术会导致患者的子宫内膜消失,从而对卵巢功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要甚至选取。
4 小结
产后出血和早产是妇产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发病最普遍的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此病发病十分突然,病情进展快,十分容易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在临床救治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而具体的分析,并尽快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抢救措施进行干预,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需要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