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七月上-13期
国医大师诊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东方药膳》

国医大师诊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韩志超1 刘海涛1 刘志飞1 王 强*2

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石家庄中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一般被归入“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本文深入回顾了国医大师们关于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发现国医大师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在一般共识的基础上具有个性突出的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病;治疗经验;国医大师

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卒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病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中医药由于其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作用,对血压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医大师的高血压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中提供更多思路,现总结如下:

1 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特色

1.1 从肝论治

邓铁涛教授坚持以肝为中心论治高血压疾病,认为其多具有肝风之性,而其形成又与肝气、肝阳、肝火、肝虚有关,邓老常用药物有钩藤、白芍、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等,以平肝潜阳熄风为基本治法,同时针对肝风形成之因,分别配合养肝、柔肝、镇肝、疏肝、清肝、泻肝、潜肝之法。在临床常将其分为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等证型,并且善于大剂量应用石决明、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石类药物重镇潜阳和旱莲草、女贞子等养阴药滋补肾阴 [2]。朱良春教授从风论治高血压,善用镇肝熄风汤,旨在镇、降、肃、敛、予镇、降、肃折其病势, 予酸敛真阴益阴潜阳, 敛正祛邪。在镇肝熄风汤中以乌梅易白芍, 用大量乌梅以敛肝阳、熄肝风, 使镇肝熄风汤添上敛肝熄风之猛将, 故平肝熄风之力大增[3]

1.2 从肝肾论治

路老认为高血压后期常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常配伍镇肝熄风汤。腰膝酸软常加杜仲、桑寄生。阴阳两虚证常配伍地黄饮子[4]。刘志明教授认为肝肾亏虚为高血压病病机所在,主张滋补肝肾,用四物汤调和气血,则精血充盈,水能涵木,则风自熄,眩晕得止。其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方药组成为: 天麻、茯苓、川芎、白芍、赤芍、当归、红花、太子参、柴胡、甘草[5]

2.2 从肝脾论治

周仲英教授指出,高血压病至后期,以阳气不足为主要见证。临床多表现为脾气虚弱,治以温补脾胃为大法,以六君子汤为主培土栽木,常用药法半夏、楮实子、吴茱萸、莲子肉、陈皮等;或酌加乌药、甘松、益智仁、肉桂或桂枝、附子、九香虫等温中健脾,理气化饮 [6]。邓铁涛教授认为对于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治疗则以益气健脾为主,方选赭决九味汤:黄芪、代赭石各30g,党参、茯苓各15g, 白术10g,甘草3g。法半夏12g, 陈皮6g,炒草决明24g,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健脾以除痰浊,配以代赭石、草决明以降逆平肝[2]

2.3 从血瘀论治

张学文教授认为‘肝热血瘀”为贯穿高血压病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治疗应活血通络,清肝化瘀。以天麻钩藤饮和(或)脑清通汤为基础方加减[7]。路志正教授针对高血压产生了一个新的病机认识,即血络拘挛瘀滞风动证,并创理血解痉降压汤,立方以解痉熄风疗动脉痉挛,以养血活血治血脉之损伤变性,常用药有红花、桃仁、丹参、郁金、枳壳等[8]

2.4 从痰饮论治

朱良春教授治疗高血压从气虚夹痰着眼, 自拟“双降汤”去痰瘀之实,药由水蛭5g(胶囊) ,生黄芪、丹参、生山楂、 豨莶草各 30g, 广地龙、当归、赤芍、川芎各 10g, 泽泻 18g, 甘草 6g 组成, 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兼夹之证, 此型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高血粘、高血脂,同中医学的年老久病、多虚、多痰、多瘀的规律相吻合 [3]。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多应用清热化痰大法治疗高血压,以瓜蒌、半夏、黄连三味药物相伍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痰热祛,痞结除,胸脘舒,诸症自愈 [4]

2.5 从寒邪论治

李士懋教授提出了从寒凝证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的观点。李老在临床中主张“平脉辨证”,提出寒凝证高血压其主脉为 “痉脉”,寒邪闭阻经脉则气血不畅,所以脉当沉弦拘紧涩滞,寒凝证的轻重应与脉的拘紧程度成正比。只要痉、寒、痛三征俱在,尤其以 “痉脉”辨证为重,均以 “寒客”论治,对此证型,给予寒凝汤加减治疗。其组方主要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止痉散为基本方化裁。与此同时,配以相应的辅汗三法,通过汗出透诸症可得解 [9]

3 讨论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是宝贵的知识资源,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代表了当今中医药临证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将各名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和专病验方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中医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2] 李南夷,李艺.邓铁涛教授诊治高血压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05):974-977.

[3]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经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28)[J].辽宁中医杂志,2002(04):194-195.

[4] 高尚社.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高血压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7):5-7.

[5] 刘金凤,徐利亚,汪艳丽,张润顺,刘如秀.刘志明治疗高血压病核心方的发掘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02):152-154+160.

[6] 周仲瑛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医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7-69.

[7] 严亚锋,刘绪银,张学文,董斌,白海侠.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用药规律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1):1176-1180.

[8] 张维骏,郑昭瀛,路洁,崔长虹,路志正.路志正理血解痉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07):551-552.

[9] 林燕,张明泉,张琳琳,杨阳,张洁晗.李士懋辨治寒凝证高血压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08):644-646.

基金资助: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NO. 2016100)

通讯作者: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