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用于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
的临床效果分析
胡钏明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 湖北 通城 437400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用于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78例分为2组,对比疗效、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疗效97.4%,对照组82.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 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慢阻肺属于临床呼吸科常见疾病,并且近年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而呼吸衰竭则是慢阻肺患者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基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临床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78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内的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9):男/女(21:18),年龄63-86岁,平均(74.56±8.59)岁;观察组(n=39):男/女(22:17),年龄62-86岁,平均(74.85±8.26)岁;对比78例患者基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平喘、抗感染、利尿等治疗;口服2.25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g/次,隔6h/次),300mg多索茶碱(300mg/次,1次/d),0.4g左氧氟沙星(0.4g/次,3次/d)。
观察组: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前完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将呼吸机整为S/T模式,呼吸频率严格控制在18次/min内,氧流量4L/min,潮气量500ml;叮嘱患者带好面罩。
1.3 观察指标
1.3.1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动脉血气各指标恢复正常,炎性指标明显下降),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动脉血气、炎性指标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动脉血气、炎性指标无改善);(显效+有效)/78*100%=总有效率[2]。
1.3.2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实施计算,其中计量资料使用“t”值实施计算和检验,平方差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x2”检验,百分数(%)表示,两组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资料,以 P值在0.05区间(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疗效97.4%,对照组82.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
显效(n/%) |
有效(n/%) |
无效(n/%) |
总疗效(n/%) |
对照组(n=39) |
22(56.4) |
10(25.6) |
7(17.9) |
32(82.0) |
观察组(n=39) |
33(84.6) |
5(12.8) |
1(2.5) |
38(97.4) |
x2 |
-- |
-- |
5.0743 |
|
P |
-- |
-- |
P<0.05 |
2.2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组别 时间 |
FEV1(L) |
FVC(%) |
MVV(L/min) |
TV(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39) |
1.56±0.56 |
3.85±0.32 |
69.48±7.36 |
89.76±5.25 |
62.33±14.36 |
85.46±15.45 |
3425.15±458.17 |
4588.23±780.36 |
对照组(n=39) |
1.54±0.55 |
1.15±0.45 |
69.55±7.25 |
76.25±8.45 |
62.75±14.25 |
69.25±15.11 |
3400.16±452.36 |
3952.47±520.41 |
t |
0.1591 |
30.5364 |
0.0423 |
8.4810 |
0.1296 |
4.6843 |
0.2423 |
4.2328 |
P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3 讨论
慢阻肺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α1-抗抑蛋白酶活力和弹性酶活力失调所致,且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体酸碱平衡已被打破,所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实施积极预防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临床常规治疗方案中多进行对症处理措施,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属于临床常见抗生素,其消炎和抗感染效果较为理想;多索茶碱则属于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磷酸二脂酶,并且积极改善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张力。但调查发现长时间使用上述药物治疗,会致使患者出现耐药性。从而增加后期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仔细剖析无创呼吸机作用机制后发现:①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提高肺组织的顺应性,重新扩张萎陷肺泡,加大分泌物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缺氧现象。②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扩张支气管,从而显著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机体残气量,并有效提高肺泡通气,从而积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使肺泡中氧分加速向血液内扩散,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治疗后期出现低氧血症。④无创呼吸机可以替代患者主动呼吸,从而减轻机体呼吸肌疲劳,并有效保护机体肺功能[3]。
此研究旨在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高达97.4%,且经治疗后FEV1(3.85±0.32)L,FVC(89.76±5.25)%,MVV(85.46±15.45)L/min,TV(4588.23±780.36)ml,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可见此研究所得结论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治疗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尹智慧.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50(8):28-29.
[2] 刘国望.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99-100.
[3] 李亚.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 2018.3(9):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