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焦虑、抑郁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惠 霞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目的:探讨 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以90例癌痛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将4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5例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综合比较后得知,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质量评分情况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的心理情绪不佳,采取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归转社会效果满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癌痛;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癌症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现象,许多种类癌症早期患者不易察觉,无任何明显迹象,癌细胞不断扩散之后,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到中晚期之后,9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癌痛现象,可见癌痛现象的普遍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癌痛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心,由癌痛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更是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1,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90例癌痛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对照组(n=45)病患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n=45)病患采取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88岁,平均年龄(62.75±4.29)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61.89±5.21)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45)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包括疾病认知及饮食方面的健康知识,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饮食上把关帮助患者预后,将患者临床资料整理清楚,对疼痛现象较重的患者加强护理,及时回答患者的疑惑,患者疼痛不耐受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帮助缓解疼痛,对患者疼痛间隔时间及疼痛表现加以记录,方便后续治疗作参考。
观察组(n=45)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疼痛评估。采用疼痛评估表,将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分级,建立专门的疼痛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癌症主治医师担任,同时,副组长由癌症专科护士长担任,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时间及护理干预1h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②疼痛干预。对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患者自评的方式,将评价表放于床头,患者自评之后,护理人员将其整体记录下来,并交给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干预,按照三个阶梯镇痛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措施,针对疼痛现象较轻的患者,使用布洛芬进行镇痛,针对中度患者,采用可待因等镇痛药物,针对重度患者,采用吗啡片进行镇痛,同时,患者的住院环境非常重要,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采用音乐、聊天或者看患者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疼痛发生时,可调整呼吸节奏,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缓解疼痛现象。③心理护理。癌症需要打持久战,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同时对家人的情绪也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不良情绪,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让患者情绪不良情绪的来源及表现,同时,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专业的指导及梳理,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获取治疗的信心及勇气,及时与患者沟通疾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及恐惧,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是短暂的,停止用药后就会恢复正常,鼓励患者坚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勇敢的面对疾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自评表,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评分,共30个项目,>50分表述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现象,且分数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明显;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包括日常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能力三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综合比较后得知,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质量评分情况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
组别 |
焦虑评分 |
抑郁评分 |
生活质量评分 |
对照组(n=45) |
53.9±10.8 |
54.1±10.5 |
76.5±10.2 |
观察组(n=45) |
46.7±3.2 |
45.1±3.8 |
84.6±9.1 |
t |
4.288 |
5.407 |
3.975 |
P |
0.000 |
0.05 |
0.000 |
3 讨论
癌痛是临床医学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癌症患者接受治疗后必经的一段历程,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随着癌症的普遍化及多样化,癌痛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增加家庭开支的同时,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承受较大的心理折磨,在如今“谈癌色变”的社会中,癌症成为人们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伴随着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大,许多患者忍受不了癌痛带来的痛苦,甚至放弃求生机会,使得治疗的依从性大大减少,因此,对于癌痛患者,护理质量对预后产生较大影响[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癌痛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之后,建立专门的癌痛小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同时,从疼痛及心理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疼痛现象,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针对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消极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梳理,帮助患者正视疾病,重新获得治疗的信心,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综合以上可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癌痛患者的心理情绪不佳,采取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归转社会效果满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嵇建兰.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9):1164-1164.
[2] 叶达华. 晚期癌性疼痛的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0):156-157.
[3] 顾丽华.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v.23(18):203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