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围分娩期的应用研究
何 璐
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永康 321300
【摘 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围分娩期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初产妇使用抽签方式分为普通组(47例,普通护理)、观察组(49例,普通组+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总产程远短于普通组( P<0.05),自然分娩率远高于普通组(P<0.05),产后出血率远低于普通组(P<0.05),新生儿评分远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初产妇围分娩期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可缩短总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状态。
【关键词】责任制助产护理;初产妇;围分娩期
分娩为正常生理过程,但实质上属于强烈的应激源,产妇在精神与生理上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对于初产妇而言更为严重[1]。及时、有效的围生期护理对于改善产妇分娩情况与分娩结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进步,普通护理已经难以满足初产妇分娩需要,为新型护理方式的应用提供了空间。本研究将分析初产妇围分娩期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初产妇中抽取96例使用抽签方式分为普通组、观察组。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头位,羊水量、胎儿状态、骨盆外测量正常,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精神正常,排除强烈剖宫产意愿、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器官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产妇。普通组47例,年龄21-35岁,平均(27.8±3.7)岁,孕周38-42w,平均(39.8±1.3)w;观察组49例,年龄22-34岁,平均(27.5±3.6)岁,孕周37-41w,平均(39.7±1.0)w。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1.2 方法
普通组提供普通护理。产科护理人员安排产妇入院,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在宫口开3cm后将其送入产房,按照科室与医院章程进行分娩护理。
观察组另提供责任制助产护理。
1.2.1 组建责任制助产护理小组。基于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业务能力以及职称等分组,每组组长、责任助产士、护士分别1名、1名、2名,基于产妇情况分配安排护士护理;组长任务为安排组内事情,组员任务为服从组内工作。
1.2.2 分娩前。主动向产妇自我介绍,将重点分娩知识、分娩过程、分娩技巧、呼吸方式等介绍给产妇,耐心倾听产妇疑问与需求,并尽量满足;与产妇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缓解其焦虑心理。
1.2.3 分娩时。责任助产士陪伴产妇分娩,在潜伏期叮嘱产妇采用站位与坐位,维持子宫前倾;在活跃期使用触诊方式检查胎位;在宫口开至2cm时责任助产士把产妇送至陪伴室;在第一产程对产妇进行情绪疏导,增强其分娩信心,并允许产妇使用容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保持充沛体力;第二产程为产妇讲解放松技巧以及缓解疼痛的方式,握住产妇双手,并按摩子宫,不断使用语言鼓励、安慰产妇。
1.2.4 分娩后。在胎儿娩出后观察2h,母婴裸露皮肤接触30min;指导家属正确的处理方式,并根据产妇情况进行喂养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教育。
1.3 研究指标
1.3.1 两组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总产程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第一产程为宫缩-宫口全开,第二产程为宫口全开-胎儿娩出,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剖宫产;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出血量≥500ml或剖宫产出血量≥1000ml。
1.3.2 新生儿评分。根据阿普加(Apgar)评分评价,分数0-1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5.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
观察组总产程远短于普通组(P<0.05),自然分娩率远高于普通组(P<0.05),产后出血率远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
组别 |
例数 |
总产程(min) |
分娩方式 |
产后出血率 |
|||
自然分娩 |
产钳助产 |
剖宫产 |
自然分娩率 |
||||
观察组 |
49 |
602.31±50.47 |
40 |
2 |
7 |
40/81.63 |
0/0.00 |
普通组 |
47 |
654.78±56.95 |
29 |
5 |
13 |
29/61.70 |
4/8.51 |
t/x2 |
4.782 |
4.714 |
4.352 |
||||
P |
0.000 |
0.030 |
0.037 |
2.2 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普通组新生儿评分分别为(9.35±0.37)分、(9.01±0.38)分,观察组远高于普通组(t=4.442,P=0.000)。
3 讨论
大部分初产妇对于分娩存在恐惧心理,严重的负性情绪将加快产妇心率,扰乱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降低疼痛阈值,进而延长产程,提升分娩风险与剖宫产率[2]。责任制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往把疾病作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把患者作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3]。研究其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对于顺利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产程短于普通组,自然分娩率高于普通组,产后出血率低于普通组,新生儿评分高于普通组,提示责任制助产护理可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新生儿状态的改善。责任制助产护理由专人负责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保证心理与生理支持的及时性与充足性,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提升与产妇沟通的亲密度,缓解产妇恐惧、无助等心理,使其获取安全感,缩短产程,促进分娩质量与新生儿状态的提升[4]。与仅使用普通护理相比,增用责任制助产护理体现出将产妇作为中心的新型分娩服务模式,符合当代医学向全方位护理模式转变的要求。
综上所述,初产妇围分娩期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可缩短总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状态。
参考文献:
[1] 余林玲, 李云, 何燕. 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4):113-113.
[2] 顾文莉, 付静. 助产士全程导乐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21):130-132.
[3] 吉训玲, 童碧芳, 周翠怡. 助产责任制联合体位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女分娩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1753-1755.
[4] 陈燕.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