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症状的
改善效果分析
刘 倩 陈婷宇 李庆玲
新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7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分组探讨,常规组39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9例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慢性宫颈炎;效果
慢性宫颈炎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病,且发病率也比较高,与宫颈黏膜内隐藏的病原体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过多、继发性尿路感染、下腹部疼痛。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病原体在慢性宫颈炎中都比较常见。病发之后,若是治疗不及时,就会慢慢严重化,还有可能会进展成为宫颈癌。近些年来,慢性宫颈炎发病率近些年来逐步呈攀升态势,此病容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时间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特此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观察对象为3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年龄24-59岁,平均(37.1±6.8)岁;常规组观察对象为3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37.7±6.9)岁。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01月--2019年01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探讨。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化护理,主要围绕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而研究组除了常规化护理之外,还进行了针对性护理[1,2],即(1)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期间通过口头讲解,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利用视频播放或图文手册等宣教方式,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愉悦患者心态,提高其依从性,延缓病情进展,防治疾病反复发作。(2)针对性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物理治疗前,需向患者讲解物理治疗效果、操作步骤以及疾病转归等影响。旨在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与护理。治疗期间禁止患者盆浴、清洗阴道,禁止性关系。(3)针对性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交流,为患者详细说明药物治疗的方式方法、效果作用、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此同时,认真聆听患者主诉,为患者解决问题,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若是患者心理焦虑不安或压力过大,护理人员需及时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念,以巩固疗效,保证患者顺利治疗。(4)针对性术中护理。术中,室内温度控制>25℃,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清洗阴道,擦干净宫颈分泌物,便于术中操作。若是患者有宫内节育器,需将其取出然后再照射宫颈。术中注意患者阴道的保护工作。(5)针对性临床护理。激光、红外线凝固、冷冻、微波等疗法均为物理疗法,对慢性宫颈炎都具有一定的效果。物理治疗期间,部分患者阴道可能会增多分泌物,阴道排出较多的水性液体,故而临床护理期间,需向患者说明这种状况,为患者备好卫生棉,确保其外阴干净卫生,以免发生感染。过程中嘱咐患者需要注意的要点,比如禁止清洗阴道、禁止性关系、禁止盆浴等,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以免大出血、感染,促使患者早日转归。(6)针对性药物护理。临床用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多为栓剂类局部药物。实施护理期间,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应用方式方法、应用量、不良反应、注意要点,以免患者过度担忧。(7)针对性健康指导。手术后,患者阴道有可能会排出黄水,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解释这一情况:组织遭受灼伤而导致组织血管通透性过高所致。期间还有可能会少量出血,术后第3d左右渗出液比较多,然后又会逐步减少,部分患者此种情况有可能会延续2-4周,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此种现象正常,让其不要担忧。若出血过多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未完全恢复之前,禁止患者盆浴、性交、冲洗阴道。术后抗生素抗感染3d。若患者出血过多,可遵医嘱予以止血药物。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宫颈光滑、无糜烂,宫颈肥大缩小比较明显,为显效;宫颈口肉芽组织增生,呈红色,大小不足1cm,糜烂组织消退50%及以上,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效果达到了92.31%,常规组护理效果达到了79.49%,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小组 |
病例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体疗效 |
研究组 |
39 |
19(48.72%) |
17(43.59%) |
3(7.69%) |
36(92.31%) |
常规组 |
39 |
16(41.03%) |
15(38.46%) |
8(20.51%) |
31(79.49%) |
x2 |
- |
6.784 |
|||
P |
- |
<0.05 |
3 讨论
在育龄期妇女中,慢性宫颈炎比较多发,且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慢性宫颈炎在已婚妇女群体中,发病率可达50%,对女性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除了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主要的病原体之外,另外还包括淋球菌、衣原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比较顽固,就病理学角度而言,慢性宫颈炎的发生是因为葡萄状腺体、子宫颈粘膜过多皱襞,腺体遭受病原体侵入后,治愈十分困难,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对慢性宫颈炎都具有确切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服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查,是能够促使疾病转归的 [3]。本文研究证实,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表明,个性化护理措施的配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而言,具有显著的辅助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胡珍. 慢性宫颈炎疾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4):202-203.
[2] 汪海燕, 马玉珍. 探析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3):213-214.
[3] 王晓芬. 对于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3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