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分析
钟平蓉 姜 敏 舒蕾颖
新津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以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将其中30例患者纳入A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0例患者纳入B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6.7%,A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极具医学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优质护理;临床护理有效率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造血性障碍疾病,导致患者红骨髓容量减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烧、头晕及走路乏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重要影响[1]。据调查研究显示[2],随着环境的严重污染及饮食结构的多样化,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由此引发的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下面本文针对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就诊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对我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实施的优质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整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A组(n=30)实施常规护理, B组(n=30)实施优质护理。A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8~65.9岁,平均年龄(25.31±2.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59±2.43)d,B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2~64.9岁,平均年龄(25.14±2.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63±2.51)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n=30)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之后,详细告知家属患者病况及具体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心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消毒,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必要时采取一定的营养支持。
B组(n=30)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以及具体的治疗措施,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鼓励及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救治成功的案例,使得患者获得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增加疾病的恢复速度。②用药护理。患者用药之前,护理人员在处理注射类药物时应提前洗手,并采用无菌手段操作,动作轻柔缓慢,不急不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为实验室检测提供作用参考,根据患者的不同检测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给药时,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马检查原因,调节泵入速度或者停止用药,直到患者恢复正常。③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补充营养,多食用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脂肪含量高且不容易消化的食物。④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议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限制家属探视时间及次数,叮嘱家属探视期间必须洗手消毒。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病房勤通风,勤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1.3 观察指标
临床护理有效率。包括:无效、好转、显著、痊愈四个等级。无效:患者各种症状均无好转,贫血、头晕现象严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显著:患者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贫血现象。治疗有效率=好转+显著+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6.7%,A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组别 |
痊愈 |
显著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A组(n=30) |
5 |
8 |
13 |
4 |
26(86.7) |
B组(n=30) |
8 |
10 |
11 |
1 |
29(96.7) |
t |
3.147 |
||||
P |
<0.05 |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况做出初步评估之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况之后,对于恢复可能性较小的患者,劝导患者多卧床休息,让患者明白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帮助患者制定治疗的具体方案,告知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严格遵医嘱,最终必定能战胜疾病[3]。
本次研究中,A组(n=3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B组(n=30)采用优质护理模式,B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逐渐恢复到生活中,社会归转效果理想。由此可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极具医学推广价值。同时,护理人员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基本注意事项,从饮食及作息方面对患者提出新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疾病的治愈率,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赵伟伟, 陈燕琴. 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患者首次微移植治疗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 2017(07):81-83.
[2] 姚孟冬, 王玲, 潘冬泉.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治疗后并曲霉菌败血症的护理体会[J]. 现代医院, 2007, 7(z2):115-116.
[3] 郭瑞莎, 张艳艳.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