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预防意外伤害相关因素的体会
许志兰 张 丽 汪小君 宋元玉 陈 雯 钱小美
杭州市儿童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预防意外伤害相关因素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8.12-2019.5收治的15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7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综合护理。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6%)较低于实验组(98.6%),意外事件发生率(18.6%)高于实验组(2.6%),数据差异有意义( 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安全隐患,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管理;意外伤害;因素;预防措施
对于儿科病房患儿来讲,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主要是因为意外造成身体受伤事件,可能会引发坠床、刺伤和烫伤等不良后果,因此,儿科护理中意外伤害的预防是医院重要关注内容[1]。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情绪波动较大,缺少自我保护能力等,使其发生意外伤害几率显著提升,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所以,在本文研究中,为了深入讨论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意外伤害因素,科学制定其防范措施,选取1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12-2019.5收治的15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75例。实验组中,40例男性,35例女性,患儿年龄为1-5岁,平均值(3±2)岁;对照组中,39例男性,36例女性,患儿年龄为2-5岁,平均值(3.5±1.5)岁。对比2组患儿资料,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儿护理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综合护理,主要是以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为基础,全面落实其防范措施。
儿科病发常见意外伤害因素包括:(1)护理方面:护理人员缺少较强理论知识,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一旦面临问题很难有效解决,最终造成意外伤害[2]。(2)患儿和家长方面:因为儿科具有特殊性,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语言动作和表达能力较差,使其发生意外伤害几率上升。与此同时,家长缺少安全防护能力,同样会增加意外伤害。(3)医院方面:医院资源不足,如果出现器械故障,未及时上报,极易出现意外伤害。另外,警示标语未落实,部分危险区域未粘贴相应标志等,均会造成患儿玩耍时出现意外。
预防意外伤害发生的防范措施包括:(1)坠床: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存在较强好奇心,如果患儿家长未做好床挡和陪护椅,极易出现坠床情况。所以,家长需要暂离患儿,需要提起床挡,如果患儿年龄偏大,需要专人陪护,预防出现坠床情况。对于躁动患儿,特殊情况应用约束带。(2)跌伤:因为地面积水,患儿相互打闹往往会跌伤,应该全面清理地面多余积水,粘贴警示语,及时阻止患儿嬉闹。在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活动,床旁科学放置各种仪器,预防砸伤患儿,并向家长展开安全宣传,加大巡视和监护力度。(3)烫伤或冻伤:为了避免患儿烫伤,严禁患儿在配餐室玩耍,热饭、热汤需要和患儿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暖水瓶的科学放置。为患儿予以冷敷时,应该密切观察其皮肤血运状况,为发热患儿展开头部降温时,应该注意预防冻伤耳廓等。(4)气管异物:严禁玩耍纽扣和硬币等,同时控制豆子和花生等较小食物,喂饭时禁止患儿哭闹与嬉笑。对于昏迷患儿,需要以平卧位状态,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和雾化吸入时,前30min暂停喂养,预防操作过程患儿哭闹、咳嗽出现呛咳等危险。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 20.0软件处理后,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时,表明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对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低于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
n |
护理满意度 |
意外事件 |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一般 |
满意度 |
|||
对照组 |
75 |
43 |
22 |
10 |
65(86.6%) |
14(18.6%) |
实验组 |
75 |
54 |
20 |
1 |
74(98.6%) |
2(2.6%) |
x2 |
7.9464 |
10.0746 |
||||
P |
0.0048 |
0.0015 |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强化护理意识,不断加强其临床技能,其原因为:儿科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提高自身要求,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患儿入院后需要加强监护,并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健康宣教等提升安全意识,以便于根据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应对措施,以保证整体安全性。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护理问题,从而制定相关安全措施。总结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发现,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护理人员和患儿,根据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安全防护,是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结合本文研究数据发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其护理满意度为98.6%,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中施行综合护理,可以发挥提高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的作用,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针对意外事件发生因素,科学制定预防措施,全面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患儿顺利治疗的关键。可以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使其具有较高护理质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亚军.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77-178.
[2] 王瑞霞.探讨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J].心理医生,2017,23(20):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