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李 娟
山西省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目的:对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被选取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的方式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对照组则应用鼻胃管。本研究将通过对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通过对本研究中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验证处理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面效果较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对于降低患者出现误吸和肺部感染等不良发应的发生也有着较高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床边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效果
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等方式为人体提供必须营养保障的方式。在临床上,营养支持多在患者无法进行饮食获取或摄入不足情况下使用。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有助于对患者脏器的保护,对于危重患者,在进入ICU的24~ 48小时内,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对并发症及感染概率的降低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本研究为探寻更佳的营养支持方式,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部分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以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40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被选取对象,案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19年9月间。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在研究组中,男27例(57.50%)、女17例(42.50%);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0.33±7.75)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1例、颅脑损伤患者11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26例(52.50%)、女19例(47.50%);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0.14±7.76)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颅脑损伤患者10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其他6例。两组被选取对象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式差异较小, 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在对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后经患者鼻孔尖后方进行导管的置入,对照组在导管达到预定长度后采用听气过水法或胃液检测确定导管是否到达胃部。研究组鼻肠管插管至胃内,用听诊胃区气过水声方法确定在胃内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用20 ml注射器注入10 ml / kg的气体(最多不超过500 ml)后,继续将鼻肠管缓缓送至十二指肠中,再通过听诊、抽肠液查pH等初步判断法判断鼻肠管位置,初步确定后向鼻肠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后抽出引导丝,将鼻肠管固定于鼻翼部。两组患者在完成插管工作后,均采用影像学设备进行验证 [2]。胃内注气法的理论依据是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胃的蠕动, 当胃内注入气体后,气体作为胃的内容物刺激反射,促进胃的排空,使管端顺利通过幽门。注气法是在生理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安全有效,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腹泻、返流、误吸和腹部感染等不良发应发生例数进行记录,整理后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计算中位数后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进行验证处理,利用n(组员例数)表达计数资料,以(x±s)表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表示,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差异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1±1.86)d和(12.33±3.54)d,均要短于对照组的(6.81±2.16)d和(16.33±4.25)d,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处理后发现差异存在意义,P=3.5500、P=4.5737,T=0.0007、T=0.0000。
3 讨论
营养支持是重症监护室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该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助于患者生命的维持,对于降低患者感染概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
组别 |
n |
腹泻 |
返流 |
误吸 |
腹部感染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研究组 |
44 |
2 |
0 |
0 |
1 |
4(10.00) |
对照组 |
45 |
6 |
8 |
6 |
7 |
17(42.50) |
t |
9.2978 |
|||||
p |
0.0023 |
在本研究中,采用鼻肠管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采用鼻胃管的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要短于对照组(P﹤0.05)。得出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服用镇静或血管活性药物,鼻胃管的应用会增加患者出现误吸及感染的概率。而重症患者对于鼻肠管更易耐受,受助于降低患者出现返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所以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面效果较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对于降低患者出现误吸和肺部感染等不良发应的发生也有着较高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管春霞.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健康大视野,2019(20):121,123.
[2] 李艳,李瑞,杨瑛, 等.螺旋推进法床旁盲插鼻肠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医药,2019,40(4):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