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研究现状
张仁忠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 成都 611530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非常高,我国也是该类病症的高发区。伴随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治疗该病症的方法日趋多样化,然而,该病症仍然有极高的复发率,这也是对临床医生造成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重要,可以为防治泌尿系结石提供有力依据。
当下,分析结石成分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扫描电镜分析、X线衍射分析、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热重分析等。
1 扫描电镜分析
光波波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由此,时期放大倍数受到影响,由此,选择使用电子射线,打破了光学显微镜的不足之处。电子显微镜于1931年问世,当时只能放大12倍,在后续发展研究中,于1935年扫描电镜的原理被提出,并于1940年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X射线、俄歇电子发出的信号的强度与能量均同物质原子系数存在相关性,因此,分析和测量高能电子探针束在试样表层激发的X射线、俄歇电子光谱便能够分析尿结石中所含晶体成分与元素的含量。
近年来,临床为了方便检查尿石薄片和尿内晶体,选择扫描电镜联合光学显微镜使用,能够持续的查看尿石的结构和成分。当下,尿石分析中扫描电镜已然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加快了尿石研究的进程。
2 X线衍射分析
该方法与1931年首次在泌尿系结石中投入运用。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表明,采用该方式定性分析尿结石,利用指定的计算机程度,对诱发结石形成的10类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和饮食预防措施。此外,许多的临床学者通过该方式系统性的研究分析了泌尿系结石,均认为该方式是一种有效分析结石成分的方法,不论是对于有机晶体,还是无机晶体,都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分析。
2.1 定量分析
混合物中,衍射线条的强度均会伴随每一个晶体的含量增长而上升,由此,采用该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混合物是具有可行性的。以往,一般采用粉末法,但是试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射线吸收情况,促使试样含量与衍射强度呈现正比的状态发生改变,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此,X线衍射分析不仅操作便捷简单,还整体提升了精确度。
2.2 定性分析
使用衍射法或者粉末法进行分析,首先将结晶衍射花样中单个线条的晶面间距测量与计算出来,然后将线条的强度估计或者测量出来,其次,将结果与ASRM卡片进行杜比分析。
2.3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需要使用大量标本、需将结石标本破坏、耗费时间较长,以及还会发生盐类离子辨别紊乱的情况,但是,该方式具有成本低、操作便捷、迅速等优势,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各类医院均可实施。
尿结石具有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常常的多种成分混淆在一起,一般可以分成三种成分,有机盐、无机盐、以及其他成分。化学分析主要用于整体掌握结石的组成成分,分析哪一类成分含量最多,从而开展逐层递进的分析。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最常见的结石类型为草酸钙结石,大约90%以上。
2.4 化学定量分析
该分析方式主要用于测定某一种物质的总体含量。采用的方法呈现多样化,例如:离子交换法、分光光度计法、电位滴定分析法等。据相关学者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辅助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伴随实验室技术的更替,各类新颖、实用、精确、简洁的方法已经出现,避免了结石中有机基质以及吸附水造成的干扰以及繁杂的计算步骤带来的不便影响,由此,也减少了试样标准曲线这一步骤。
5 红外光谱分析
该方法简称为IR,即是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物质分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与1955年首次运用与分析结石中,在后续发展中,伴随器械的改进,相关学者将该方法与热分析法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该方式用于分析结石成分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5.1 定性分析
选用适宜的样本制备措施,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给样本制作图谱,然后对比分析该图谱与纯物质标准图谱,从而鉴别判断。例如:如果测试的样本中存有杂质,那么,杂质光谱与样本光谱可能会出现重叠区域,对此,只要样本图谱未被全面覆盖,则同标准光谱杜比分析时,即可明确其中成分。
5.2 定量分析
将样品的吸收情况通过红外分光光度计予以记录,把与样品浓度存在相关性的吸光度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利用吸收峰强度对比数据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还可以定量分析混合物。与此同时,新型光度计还能够直接将吸收系数测量出来,然后通过计算机,准确、迅速的完成定量分析。
6 偏光显微镜分析
晶体光学主要用于分析晶体物质中存在的光学性质,当下在尿路结石中投入了广泛运用,采用晶体光学的原理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分析结石中所含晶体结构于成分的特点;从锥光、正交偏光、单偏光等三个层面进行测量,从而精准分析晶体成分。
相关学者针对200例尿结石患者进行成分分析,均采取偏光显微镜法进行分析,其中108例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基本一样。由此判定该方式分析结石成分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还能够查看结石结构,这是大多数仪器无法实现的。然而,由于受到放大背书的限制,无法明确微小结石的结构,由此,需联合电子显微镜查看,能够得出可靠、精准的结果。
7 热分析
实验室于上世纪初便开始使用该方式,然而,由于该技术的精确度地下以及难以控制条件,在发展期间相比光学、电学更为缓慢。热谱技术的问世与发展运用,不仅提升了整体功能,还实现了色谱仪、X射线分析仪的联合使用,促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该分析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逐渐成为分析结石的常用方法。
TG是投入使用时间较早的一种定量分析法。该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中记录和测量被测样品的重量改变,从而分析物质理化的过程。以往该方式主要用于分析矿物质成分。于1996年明确该方式能够用于泌尿系结石中,可定量分析结石成分,自此之后,不断有临床学者分享其使用该方式的经验,并且,一致认可该方式能够精确定量分析结石的成分。
8 总结
总而言之,分析和测量结石成分能够为临床防治泌尿系结石提供有力依据,同时,能够为临床研究该病症的形成机制发挥促进作用。当下,用于研究尿结石结构和成分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近年来还有新发展的骨密度计、CT扫描、X线等方式,但是,各类方法具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由此,探寻简易可行、广泛接受的方法仍是研究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