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高侵袭性
淋巴瘤的护理干预研究
余登梅
贵州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期间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共6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对比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16年5~17年5月入院)30例,观察组(17年6月~18年5月入院)32例。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类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的开展,可通过各项针对性护理的实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高侵袭性淋巴瘤是临床中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病情进展所分类出的淋巴瘤类型,具有较高恶性风险,具有增殖快,器官浸润侵害性高的特点,可由于发病淋巴器官位置的不同,引发各类症状且差异明显,患者可经手术、化疗、放疗等实现病情有效缓解,但复发风险较高,而复发后患者治疗难度较大,虽可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化解病情,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对患者生存质量存在明显影响[1]。因此,为研究分析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期间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特开展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共6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对比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16年5~17年5月入院)30例,观察组(17年6月~18年5月入院)32例。
对照组,男:女,17:13,年龄分布23~52岁,平均年龄(37.52±3.55)岁;其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7例、NK/T型4例。观察组,男:女,17:15,年龄分布22~54岁,平均年龄(38.07±3.63)岁;其B细胞型20例、T细胞型7例、NK/T型5例。研究获医院伦理会批准执行,对比2组基线资料后,结果 P>0.05,无差异性,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经创伤性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为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排除标准:排除合并研究所用治疗方案绝对禁忌症者或研究用药过敏者。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采用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吡柔比星、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亚叶酸钙等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根据本院化疗患者护理实施标准,予以患者穿刺、给药、换药、健康干预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在化疗实施前需向患者进行详细化疗不良反应类型介绍,使患者在明确不良反应风险性前提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干预。(2)不良反应护理:不良反应护理的实施需结合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开展护理干预,如口腔溃疡,则可根据患者口腔溃疡情况选取亚叶酸钙、维生素B族片或抗生素稀释液指导患者餐前、餐后漱口,并选取质软刷毛牙刷进行口腔清洁,实现预防、治疗;消化道反应则可在化疗前药物服用预防基础上,予以患者流质、无消化道刺激性食物进食进行缓解;骨髓抑制则可通过定期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实现有效评估,并通过营养补给等治疗进行有效预防;药物变态反应与肾功损伤,则应在观测患者治疗期间皮肤反应及尿常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评估,并及时开展药物治疗进行纠正 [2-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两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类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骨髓抑制 |
口腔溃疡 |
药物变态反应 |
肾功损伤 |
消化道反应 |
对照组 |
17(56.67) |
21(70.00) |
15(50.00) |
11(36.67) |
16(53.33) |
观察组 |
9(28.13) |
14(43.75) |
7(21.88) |
4(12.50) |
9(28.13) |
x2 |
5.1802 |
4.3400 |
5.3501 |
4.9307 |
4.0889 |
P |
5.0228 |
0.0372 |
0.0207 |
0.0264 |
0.0432 |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n |
满意 |
较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30 |
9 |
13 |
8 |
73.33(22/30) |
观察组 |
32 |
13 |
17 |
2 |
93.75(30/32) |
x2 |
-- |
-- |
-- |
-- |
4.7712 |
P |
-- |
-- |
-- |
-- |
0.0289 |
3 讨论
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对于缓解化疗肿瘤患者不良反应风险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类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优质护理干预在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的开展,可在常见化疗不良反应类型基础上,帮助患者正确认知化疗不良反应,提升治疗干预配合度,确保治疗顺利实施;其次,通过口腔溃疡、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实现对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干预预防,改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在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的开展,可通过各项针对性护理的实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宋春鸽,房佰俊,蔡晓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8,24(05):487-491.
[2] 陈丽辉.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9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237-238.
[3] 黄旭霞,谢梦菲,张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高侵袭性淋巴瘤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02):211-213.
[4] 仲菊,赵桂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5):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