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袁咏梅1 于月芬2 杜利强3 李英珍4
赞皇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河北 石家庄 05123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只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未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理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比较常见,具体的致病因素是患者脑部出现一根或者是多根脑血管出现缺血,导致血管供血位置出现局灶性脑功能受阻。此种情形短的会持续数分钟,长的持续几个小时,并且有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脑卒中。此种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致死以及复发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到位,都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如今治疗此种疾病比较常用的两种药物是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而近年来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好。因此,文中将详细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是(60.20±12.40)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是(60.21±12.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口服,能与食物同服,也能单独服用,一日一次,一次两片,每片75mg,长时间使用,使用期限按照临床情况决定。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再加上阿司匹林口服,一日一片,一片100mg,长时间使用,使用期限按照临床实际情况决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来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0.05来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
n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50 |
30(60.00) |
10(20.00) |
8(16.00) |
2(4.00) |
48(96.00) |
对照组 |
50 |
25(50.00) |
8(16.00) |
7(14.00) |
10(20.00) |
40(80.00) |
P |
<0.05 |
2.2 NIHSS评分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见表2。
2.3 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情况,详细见表3。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x±s,分)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50 |
16.6±2.7 |
7.5±1.4 |
对照组 |
50 |
15.9±3.2 |
10.6±2.4 |
P |
>0.05 |
<0.05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比较(x±s,mmol/L)
组别 |
血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50) |
5.95±1.13 |
4.59±0.85 |
1.87±0.68 |
0.58±0.59 |
5.33±1.23 |
3.66±0.35 |
对照组(n=50) |
5.95±1.14 |
5.66±1.12 |
1.86±0.67 |
1.21±0.46 |
5.34±1.22 |
4.54±1.00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多发性、高发性的疾病。并且在最近几年来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存在较严重的后果,存在非常高的致残、致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的关键即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临床上氯吡格雷属于一种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主要的药理是对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过程的有效抑制,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另外,此种药物还可以良好的对斑块起到稳定作用,进而为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带来保护。阿司匹林通过对血小板前列素环氧酶活性的抑制,避免生成血栓烷A2,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具有非常稳定的药效。另外,阿司匹林还可以良好的为患者局部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带来改善作用,实现扩张血管的目标。两种药物从不同角度发挥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获得理想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细胞受损的情况。
根据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理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8-9.
[2] 刘艳,艾娜,韩丽,鲜玉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06):26-27.
[3] 黄琼霞,林涛,晏昆,江丽敏,蒙凌.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1):50-51.
[4] 闫晓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共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68-69.